此時,米國一些時尚人士也開始注意到“英雄”當中的服裝以及場景配色,還是將這些創作靈感轉換成為時尚設計。
在米蘭國際時裝周春夏新品發布會上,來自米國設計師克萊姆的東方色彩系列就獲得了巨大成功,在整個時尚圈獲得了廣泛關注,在賽后她也毫不掩飾自己創作靈感的由來,以及對韓飛劇組,特別是美術師文奇的贊譽。
從而將“英雄”的影響力進一步擴散,許多歐洲國家也開始紛紛關注這部還在北美上映的華夏電影。
許多歐洲影視公司原本只是把“英雄”當做一部文藝片來考察的,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錯了,“英雄”的票房足以讓人驚嘆,他們甚至懷疑,是不是搞錯了?一部華夏電影真的可以在北美市場獲得如此成功嗎?
時間悄然來到四月中旬,“英雄”上映一個月票房突破7.2億美刀,超越“猩球崛起”的票房只是時間問題,更多的看點在于“英雄”最終的票房究竟能夠達到多少,能不能突破“流浪地球”全球二十億美刀的記錄。
克里斯最近自然是春風得意,“英雄”的票房業績足以讓賽點公司以及他本人在最近兩年時間過得順風順水。
而韓飛則是在忙著跟來自歐洲國家的代理商進行談判,歐洲的一些小國家其實跟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一樣,電影市場很不完善,都只能采取買斷的形式將版權賣出去,不過有一點好處,就是人家付的是歐元,換算成人民幣之后,還是比較可觀的。
當然,像法國、英國、德國這些電影市場,韓飛還是堅持采取分成的模式,事實上,歐洲幾個主要國家的電影市場增速明顯,占據了全球票房的24%,僅次于米國的27%,這可是一塊好萊塢眼中的肥肉。
有機會,韓飛沒道理不咬一口,而且之前“流浪地球”并沒有機會登錄歐洲市場,“猩球崛起”則是由賽點公司全權代理的。
所以“英雄”在歐洲市場登錄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能夠獲得多少票房,更多的是像歐洲觀眾展示華夏電影的風采。
當然,談判一時半刻肯定是談不下來的,“英雄”要想在歐洲市場上映,起碼也要等到下半年了。
就在四月底,“英雄”也終于走完了北美上映之旅,最終票房8.6億美刀,也毫無懸念的獲得了北美四月票房冠軍的寶座,而競爭對手“深淵來客”痛失好局最終僅僅拿到6.5億美刀的票房成績。
米國人的價值觀是推崇奇跡的,在他們看來“英雄”獲得如此高的票房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再結合韓飛的經歷來看,奇跡的氛圍就更濃了,當然,他們更愿意稱之為“米國夢”。
沒錯,韓飛再次成了“米國夢”的代表,也沒有哪家媒體提前知會他,會做出這樣的報道。
不過在隨后的采訪中,韓飛再次強調,他的成功并不在于“米國夢”。
“我更愿意稱之為【華夏奇跡】,事實上,華夏民族在世界歷史上,一直在創造奇跡。”
韓飛的這段話,僅僅只是在國內引起不小的轟動,在米國?壓根就沒有媒體去報道,因為他們知道米國人不喜歡看這種報道,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
五月份,韓飛正式跟歐洲國家的發行商簽訂了合約,分成上跟賽點公司差不多,只是在一些細節上有區別,當然,克里斯對此自然是有些郁悶的,畢竟這塊蛋糕沒有他的份了。
消息傳到國內,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國內觀眾奔走相告,那種自豪隔著屏幕都能從文字上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