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弦覺得李紫菀在這件事上,表現的絕對是深明大義,絕對是睿智無雙,她能放下成見,要主動去找王燕蟬講和,這就不一般。
當然,至于李紫菀到時候會怎么和王燕蟬說這件事,楚弦不知道,也不會參與,女人之間的事情,就讓女人去解決。
楚弦這邊還有大事要做。
這個大事,也是楚弦進入提刑司后思謀的一件事。
當初楚弦并沒有打算進入提刑司做推官,只是因為李紫菀無意當中卷入了兗州觀海城鹿家的案子,所以楚弦為了救人,情急之下才入了提刑司做推官。
當然,什么事情都是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入了提刑司,楚弦就不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既然來了,就得做出一些事情來。
往大里說,是要對得起這官位,往小里說,不做出一些事情,如何升官?
但只是破幾個懸案還遠遠不夠。
楚弦要做的是,以他現在提刑司總推官的身份,強化和提升整個圣朝刑司斷案推案的能力。
如何做?
小道,開壇講座,將經驗、學識、方法講述,教給眾人。大道,出書立著,將所有的東西,以筆寫出,以文載道,如此,不止造福一世之人,還能澤濟后世。
而且這方面,楚弦那都是有經驗的,但楚弦一個人,份量和學識還不夠,想要有更大的影響力,楚弦打算將孔謙老推官拉入伙。
孔謙那是公認的刑部推官,很有威望,數十年來,斷案無數,不知懲戒多少惡人,給多少無辜之人洗刷罪名,給死者一個公道。
所以楚弦找孔謙,將想法這么一說,居然是一拍即合,孔謙立刻是同意入伙。用孔謙的話說,他早就有這心思,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來,而且,他雖然經驗豐富,但如何能寫出一部教科書一般的推案著作來,那就有些困難了。
實際上,孔謙這些年,閑來無事時也寫過一些推案的著作,只是在小圈子里有名,不是特別出彩。
這次有楚弦這位文人表率牽頭,孔謙也是興趣極大,摩拳擦掌,要好好的干一場。
但出書立著,不是一日之功,當年楚弦寫《江山河志》可是耗費了不少時間,這一次要寫推案類的著作,在楚弦看來,至少得一年以上才有可能寫完。
如此一來,接下來一段時間,楚弦和孔謙都在做準備,收集大量之前的推案著作,然后分析,精簡,取其精華。
光是這件事,就得耗費數月時間。
而不知不覺,沈子義大婚的日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