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那典史沒這么說,可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文書和御史來,能是什么好事?
“究竟是怎么回事?”劉文宗這一下怒了,他不光怒,還害怕。
這件事可是牽扯到圣朝當中兩位大人的,而且是首輔閣一級的仙官,一旦處理不好,無論是中書大人還是兵部尚書大人,他劉文宗都惹不起。
所以劉文宗急了。
要說在縣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敵對沈子義,沈子義也是有一些心腹官員的,這時候一個專門修建海防的官員壯著膽子,將事情來龍去脈道出。
畢竟沈子義被帶走,縣里的官員都知道,而且不少人都是幸災樂禍,就例如縣丞和主書,他們甚至就是誣陷沈子義的人。
而沈子義的心腹,當然都著急。
在他們看來,沈子義是一個好官,為了修建海防,那得罪的人太多了,甚至為此,沈子義還自掏腰包,往里面墊錢。
這人心都是肉長的,下面的人知道這件事后,更加擁護沈子義,尤其是經歷了剛剛那一幕震撼人心的海潮侵襲,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如果沒有沈子義耗費人力物力全力修建的海防,現在牡縣已經是一片汪洋了,估摸二十多萬百姓,沒幾個能活下來。
這里面,可是包括他們自己。
劉文宗仔細聽著事情經過,眼神中的煞氣已經是擋不住了。
他看向牡縣的縣丞和主書官,就像是在看著兩個死人。
這兩位哪里頂得住這種目光,終于是一個哆嗦,癱在地上。
劉文宗懶得搭理這兩個人,他立刻是帶人前往城府,到了地方,才發現城府門口是數百軍卒,一看,軍府司馬吳長庸居然先他一步來了。
不過吳長庸也是剛來,了解情況的同時,里面的府令和眾多官員已經是急忙出來拜見,畢竟州府的三大巨頭都到了,那府令便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怠慢。
之前他們在里面審問沈子義,想要借著這個機會坐實沈子義的罪名,可沒想到沈子義壓根沒有認罪的意思,正在僵持當中,外面就出事了。
城府這邊是忙著算計沈子義,還不太清楚牡縣出的大事,對于海潮來犯,更是茫然不知。
一看這個,劉文宗那是氣不打一處來,暗道這幫白癡你們找死,別他娘的拉著我,中書大人的侄子,兵部尚書的女婿你們都敢誣陷,而且事實證明,沈子義加強海防那是作對了,不然海患之下,死傷無數,到時候自己這刺史也沒得坐了。
所以沈子義是功臣,是福星,現在這功臣和福星居然被你們誣陷,劉文宗若是不做一些事情,那他這刺史也就別干了。
當下劉文宗就一聲令下,革了城府府令的官職,這還不算,只要是和誣陷沈子義有牽連的官員,一并入罪。
所幸是沈子義沒有什么閃失,否則劉文宗當場殺人的心思都有。
當然作為官場老油條,劉文宗很清楚這種時候不能揭穿沈子義的身份,但其他人不是傻子,州長史看到軍府司馬吳長庸居然為了沈子義,不光是出兵,還親自趕來,再加上刺史劉文宗那令人詭異的態度,他也是有所猜測,隨后是秘密派了心腹去京州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