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空笑道:“具體情況我不知道,但我還是覺得,楚弦不會讓我失望。”
蕭禹聽明白了。
顯然,就是大司空都覺得,這件事楚弦處理的稍顯不足,那就是聲勢弄的太大,居然是滿城皆知。
就是因為如此,大司空才會說相信楚弦不會失望,他是認為,楚弦必然有后招,如果沒有,也應該有法子將情況逆轉。
蕭禹點了點頭,那邊大司空則道:“那蕭中書你呢,怎么看?”
那邊蕭禹的回答也是相當直接:“楚弦在這件事上的處理,沒有問題。”
大司空眼睛一亮,似是意識到什么,想問,但最終什么都沒問。
朝會上的爭吵還在繼續,各方都有道理,誰也說不服誰,但誰都知道,觸犯了圣朝律法,那是一定要處置的。
所以那些貪污的官員,該殺的殺,該關的關,該流放的流放,這一點沒人有異議,也沒人敢有異議。
可在楚弦處理這件事是否妥當,要不要給楚弦記功勞這件事上,沖突就大了。
有人說應該給楚弦記上一功,可也有人說楚弦辦事莽撞,不處罰便已經是開恩了,絕對不應該記功,為了這個事,兩種觀點的人是吵的不可開交。
最后還是首輔閣級別的仙官開口。
說話的是楊真卿,他的意見很簡單,楚弦處理涼州貪腐大案,有功有過,所以不獎不罰。
眾人以為蕭禹中書可能會唱反調,畢竟很多人都知道,楚弦屬于中書一系的官員,但讓人意外的是,蕭禹沒吭聲,居然是默認了。
這一下,沒人再反對了。
既然首輔閣級別的仙官都達成了共識,那他們再吵吵也沒什么用。
而且楊真卿這處置方法,實際上是中和了各方的意見,誰都能接受,所以最是合適,當然是沒人再反對。
可也有人心里覺得為楚弦不值。
這一次楚弦頂著壓力,辦下了這一次的貪腐大案,就算是在處置過程中,動靜過大,而且讓主犯死在牢中,但不可否認,查辦貪腐,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很多官員不敢去查,一個是怕查不出,被人倒打一耙,也有的是清楚背后牽扯方方面面,怕得罪人,還有的更清楚如果肅清的一個地方的官員和奸商,要不了多久,便會雨后草又生那般,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而且絕對會更加隱秘,更加難以察覺。
所以只能在掌控范圍之內,就算是有官員收了好處,大部分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會真的去追究的。
總之,這件事圣朝算是有了結果。
消息傳回涼州,楚弦聽到之后,也是點了點頭,這個結果,和他預想的一樣。
但隨后楚弦就笑了。
“他們怕是不知道,我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