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倒不是認同,只是都是太聰明了,太精明了,以至于精明過頭,和楊真卿一樣,總想著是讓別人先帶頭反對,可都這么想,這頭就沒人帶了。
有的時候,這時機是稍瞬即逝,如果這時候有人能跳出來反對,說不定反對派還有一線勝算,可因為沒有,所以這個時機錯過了。
錯過的標志就是有首輔閣的仙官,公開表示支持楚弦的政見。
頭一個開口的,居然不是蕭禹,而是玉將軍潤伯然。
這位儒雅無比,卻又實力高強的將軍此刻道:“我雖厭惡神明,但不得不說,楚弦所講,的確是符合目前情況的,之前沒人敢提,是因為沒人敢忤逆圣祖的決斷,可剛才楚弦也是列舉了不少圣祖后來的言論,當中都表明不可維持一種規矩不變,該做出變革的時候,就必須要有決心來推動這件事,所以說我認可楚弦的意見,這件事上,楚弦的確是在為圣朝思謀,應該支持。”
有人開頭,而且還是首輔閣內重量級的存在,那接下來,天平就開始傾斜了,而且傾斜的速度,遠遠超出那些反對者的想象。
大司馬,大司徒,這兩位居然也是開口表示同意和支持。
聽到這個,楊真卿深深的嘆了口氣,他知道,他失去了最好的機會,現在肯定是不能再表達反對了。
因為之前,給過自己和其他人機會去反對,沒有人帶頭,這么一來,就等于是給了支持者奠定勝局的機會。
人家抓住機會了。
蕭禹也表達了他的意見,毫無疑問是支持的。
而且在這件事上,蕭禹還提出了不少他自己的想法來佐證楚弦的意見,讓其越發的完善,也越發的無懈可擊。
首輔閣內,兵部尚書趙恒也是錦上添花,表示支持。
這時候大家才真正開始重新審視楚弦整個人,顯然,這個人雖然官位不高,但的確是有手段,最重要的是,這一次居然有這么多高官表示支持。
要知道為官之道,如果是有問題的決議,保留意見那是最聰明的做法。
可這一次,首輔閣內的仙官,居然有超過十個人表示支持楚弦,認同其觀點,這就厲害了。
放眼去看,其他同級的五品官員,怕是全部都看一遍,都沒有楚弦這種影響力的。
兵部尚書趙恒說完之后,那邊禮部尚書是真的有些忍不住了。
他雖是楊真卿那一系的官員,但他怎么說也是首輔閣內的仙官,地位也只是比楊真卿稍遜一籌。
這件事如果促成,對他是有巨大好處的,等于手里是多了一項權利。
如果沒有楊真卿壓著,他早就同意了。
此刻他很想開口發言,但最后的最后還是忍住了。
不過他對楊真卿就有些失望了。
這件事已經是大勢所趨,為何就不去表個態?
能到達首輔閣級別,心境和胸懷都是十分廣闊,明明是一件好事,利國利民,難道就因為一己之私就百般阻攔?
雖說楊真卿沒有阻擾,但這種不發聲,就已經表明了態度,對于勢在必行的事情,這么應對,有失公允,也有失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