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顯文自己的話說,他早年是將所有能吃的苦都吃了。
哪怕后來他刻苦求學,考中榜生,甚至是他所在州地的第一榜生,可入仕之后,依舊是難有作為,無人提拔,無人賞識,便是如此。
高顯文有他的抱負,當時他知道,他走不了武道,至于術修,怕是也難有成就,唯有文才還能一看,還能有所提升。
可那種情況下,他潛心苦學,進步有限,所以就想到要拜師求學。
圣朝大儒文士有很多,當時最出名的是古文圣,只是想要拜師古圣的人太多太多了,哪里能輪得到他高顯文?
高顯文也是一個狠人。
他求學無門,就打算另辟捷徑。他聽說古文圣有一個女兒,不光身寬體胖,而且還是奇丑無比,年歲超過二十五,卻依舊沒有許配人家,簡單說,沒人敢娶。
畢竟,那對任何一個男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高顯文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如果能入贅古家,那他就會成為古文圣的女婿,到時候就是一家人,古文圣不幫自己幫誰?
還別說,高顯文雖然為人不怎么樣,但他長的卻是一表人才,算得上是玉樹臨風,這樣的人,再略施手段,當然是成功的得到古文圣女兒的好感。
終于,高顯文得償所愿,成為了古文圣的女婿,之后,高顯文在仕途上,果然是平步青云,成為當時的新銳之星。
但誰知道他的苦?
平日里,高顯文最怕的就是回家,因為一回去,就會看到那個如豬奇丑的女人,而且這女人對他還有一種近乎變態的控制欲,可以說是處處都管著他。偏偏高顯文還不敢發火,不敢反抗。
后來,依靠古文圣的栽培和親自教導,高顯文終于是成就了文圣之位。
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得被古家壓著。
在外,他高高在上,是文圣,在古家,他就是那個可憐的受氣包,吃軟飯的。
這讓高顯文心理有些扭曲了。
他要建功立業,他要揚名立萬,他要站的比岳丈古文圣更高,只有這樣,他才能擺脫古家對自己的影響。
而在高顯文看來,編撰仙典,就是一個絕佳的,天賜良機。
如果是他做總編撰官,光是這個職位,就可以讓他的地位提升好幾個等級,這還不算,如果編撰完成,那便是名垂千古的千秋功績。
試問,做文人的,誰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