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真假,這一句話下來,他仿佛就成了一位明君,一位能主動承認過錯的君主。
就在這時候,李潛龍話鋒一轉:“雖說皇御司做事有些莽撞,但這些出問題的官員的確是也有一些問題,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蛋,身正不怕影子斜,問題還是有的,當然可能會有一些地方不妥,但還是要查查的,若是真的沒過錯,根本不需要擔心,如果有問題,也絕對不會有漏網之魚。”
這句話說了和沒說一樣,就是說這件事可能辦的莽撞,但不好意思,事已至此,就只能先這么著了。
而下一句,李潛龍就道:“本皇擔心的是,這么多官員,身處要職,這審查也不是一兩日就能結束的,他們的公務誰來處置?”
剛說完,那邊皇御司就有大臣上前,獻出一份名冊:“啟稟陛下,老臣早有應對之法,這一份名單,都是入仕許久的官員名錄,而且每一人,都可以對應缺失的官職,當然,只是權宜之策,均授代職,將來還可調換。”
這話說完,眾多官員都是倒吸一口冷氣。
首輔閣那邊,也是目瞪口呆,楊真卿咬牙切齒:“原來,這才是皇帝的真正目的。壞了,這些官職雖然分布京州和各州地,但仔細看看,都是一些重要的職位,如此替換上百官員,等于是讓皇帝掌控了半數州地命脈,京州一些重要部門的官職,也在其列啊。”
說完,楊真卿扭頭看向蕭禹,這件事,絕對不能讓皇帝得逞,否則,對方一下子拿走這么多官職,對首輔閣來說打擊就太大了。
而且這么一來,皇帝和皇御司的權力就進一步擴大,之前或許只能在京州,在這朝會,但以后,很多政令怕是都難以通過首輔閣,直接在皇御司那邊就處置了。
所以首輔閣這邊必須反擊。
擔起重任的自然是吏部尚書。
作為圣朝管理所有官員的部門,吏部在這件事上絕對是有話語權的,吏部尚書此刻出列,高聲道:“陛下,此事不合規矩。”
皇御司那邊,江伯濟冷笑:“怎么不合規矩?”
吏部尚書心道我還說不過你江伯濟,當下是道:“圣朝任用官員,是有一套詳細的體系,涉及推舉、考核、自薦、任命幾種,且每一種,都得經過詳細的考量,要知道官員是圣朝基石,絕對不可兒戲。”
“笑話,吏部尚書你怎知我們推舉的官員就是在兒戲,你要考量,便給你看看。”江伯濟說完,居然是命人取來所有這次他們推舉官員的考核記錄,簡單一看,便知道這不是短時間內就能準備好的,這些考量顯然符合要求,甚至相當詳細。
吏部尚書明顯是目瞪口呆,他沒想到,對方居然是挖了一個坑等自己跳,本來想用考量官員程序之事來為難對方,沒想到人家早就準備好后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