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侍郎這還是頭一次登門,早就想和楚侍郎你這位文人表率好好暢談一番,想不到今日才會這個機會。”李淵明即便是招待客人,坐姿也是挑不出一丁點毛病,而且楚弦注意到,他喝茶之后,將茶杯放回的地方,必然是原位,絲毫都沒有偏差。
就從這一點細節便可以看出來,這位尚書令大人,果然如傳言中說的那樣,是一個秩序感極強的人。
人家客套,楚弦也得賠笑臉,客套幾句,楚弦也沒有浪費時間,直接取出自己的土地改革計劃雙手交給李淵明,同時將自己的打算詳細道出。
包括這一次在各州地巡查三個月的成果,可以說,楚弦講解的是清清楚楚,目前的土地制度所帶類的弊端和將來的隱患,也是分析的頭頭是道,極為透徹。
相信以李淵明這種人物,要明白這件事的輕重緩急和弊端,應該不是難事。
只是接下來李淵明的反應,卻是讓楚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這位尚書令大人倒是認認真真的聽著,手指有節奏的輕輕敲打木質的桌面,每一次的聲音間隔、大小都一樣,等到楚弦說完,李淵明拿起文冊看了看,然后放下。
“萬事有利有弊,楚侍郎啊,這件事我就要批評你了,你看事物,太過片面了。”
一句話,就讓楚弦心中一沉。
果然,事情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順利,開始朝著之前擔憂的方向發展了,這李淵明頭一句訓斥一般的說教,楚弦就知道今天自己想要在這位尚書令手里拿到認可,怕是千難萬難了。
楚弦知道李淵明接下來說的話,將會是風暴一般的打擊。
“楚侍郎,你是從最底層升上來的,而且也做過縣丞和府令,應該很清楚地方上的情況,倘若你是那些出身京州世家的子弟,說出這番幼稚之語,本官不怪你,可你明明知道,卻還是提出了這一份可笑的提議政令,實在讓人失望。”
說話的同時,李淵明將手里的一卷書狠狠的砸在桌子上,他的力量頗大,這一下將細線繃斷,書頁散落一地。
“楚侍郎,你不要怪本官發脾氣,實在是你的這想法太過幼稚,你要知道,存在即合理,現有的土地制度延行千年,圣朝有衰落嗎?百姓有暴動嗎?沒有,圣朝是蒸蒸日上,百姓富足,這已經證明,好的,的確是好,倘若是不好的東西,早就淘汰了,這一點你難道看不出來?”
這是李淵明頭一次反問。
而他顯然壓根兒沒打算給楚弦說話的機會,緊接著就是第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