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徐洪也是察覺出了問題所在,劉季溫儼然是打算靠向楚系這一方,所以才會有那般作為,徐洪自己沒法子拿主意,就去試探了一下楚弦的口風,而楚弦只有一句話,繼續推行政令就好。
徐洪領悟了,楚大人這是心胸廣闊,并沒有想過再對付劉季溫,等于是放了對方一馬,徐洪也是轉變極快,開始和劉季溫相互配合,戶部事務,猶如楚弦親自在把控一般,各方面是井井有條。
這些事情,楚弦自然是暗中關注,因為土地制度的變革是根本,好在無論是徐洪還是劉季溫,都將這件事處理的極好,倒是讓他可以空出手腳,去做其他的事情。
成為尚書令后,楚弦權力上了一個臺階,所管轄的東西也是多了太多,當然,不可能事事都親力親為,要的是全局把控的能力。
這一點,楚弦做的非常好,甚至是卓越。
但有的時候,還是需要針對某一項事務進行針對,更何況,楚弦在數年之前,已經是有了一些想法,只不過之前他只是一個戶部侍郎,還沒有權力做這些事情,而現在他當然是可以做了。
不過楚弦依舊在猶豫。
因為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可能引發的震動甚至超過了土地變革,就算楚弦現在是尚書令,也得掂量掂量,至少得謀劃周全。
在上任足月之后,楚弦與首輔閣通報,要到各州地‘微服巡查’,這也是不少首輔閣大佬喜歡干的事情,因為這樣,可以更了解民情所向。
而到了楚弦這個級別的仙官,若是‘微服巡查’,一人一劍便足夠了,一個人行走,仙人手段,那一日游歷數州也是輕而易舉,楚弦也是這個打算,他本身修為足夠,身邊也不需要跟什么人,更何況這次是‘微服巡查’,更是以輕便為主,所以當天,楚弦與家中幾位夫人說了一句,便換上一身普通布衣,飄然而去。
戚成祥、洛勇和楚三想要跟著,楚弦都沒帶。
出了京州,楚弦沒有猶豫是一路南下,一來是因為南方富饒,先去看看也好,而且楚弦這一次要做的的事情,和南北無關,北方那邊楚弦去過很多次了,所以這次就去南方。當然還有一點,楚弦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文圣院推舉出來的‘文報’,文圣院每個月,都會在官場推行一本文冊,當中就是上一月收羅各地的文章,有庶人,也有官員,寫什么的都有,平日里楚弦也很喜歡看,當年楚弦在文圣院的時候,也是這個文報的主編撰之一。
不過上面的文章,能讓楚弦印象深刻的卻是不多,但就在前幾日,他看到一個,卻是印象頗深。
這一篇文章講的是官府官員制度,很深刻,也很有水平,當時楚弦注意到,是湖州常水縣一位官員寫的,然后由當地御史推舉,算是幾經輾轉,這才被收入文圣院的文報之內。
文圣院的規矩是不拘一格,只看你文章寫的好不好,不管你的地位身份,也就是說,高官寫的,若是不好,不會收入文報,而如果文章寫得好,就算是出自乞丐之手筆,文圣院也依舊會收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