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弦一愣,若是真么算,分到每一個人頭上的倒也不算多少銀子,畢竟這些瓷器雖然精美,卻也不是古董,價值并不高,但很快,楚弦就發現了另外一個事情。
依舊是數量,若是按照剛才這伙計的算法,光是大小官吏,一個縣府之內,怕得有上百人。
就算是湖州這種富饒之地,就算是大縣,一個縣府之內有這么多官吏,也是稍顯有些多了。
也難怪這伙計說,就算是這些,也未必夠。
要知道楚弦是從最底層升上來的,縣丞楚弦也是做過,對于縣府之內的官員制度,楚弦也是極為了解,當時楚弦就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一個縣府之內,養的官吏有些多了。
只不過那個時候,楚弦是人微言輕,而且那個時候,所面臨的問題,也不是官員制度,而是如何強化縣防,抵御妖族。
所以說,在什么位置,考慮事情,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也不一樣,到了楚弦現在的地位,已經是覺得,目前的官員制度有極大的弊端。
就說最基礎的縣府,分工看似明確,從上到下,就說一個大縣,從縣令、縣丞、主簿、典史,這四個官位那都是有的,但官員明顯不限于這些,還有縣中巡檢,驛丞,閘官,稅史,倉史,官糧吏、河泊史等等等等。這都沒有算縣軍那邊的軍官,所以說,這些官吏從上到下,極為的繁瑣,有些地方,更是一個職位,分了正副兩個官位,這么看去,光是一個縣府之內,官吏之多,就是繁瑣肥碩,臃腫不堪。
這還只是縣府,若是城府如何?怕是會更臃腫,至于州府,那就更不用說了。
楚弦是坐過縣丞,坐過府令,坐過刺史的,三級官符,都是一把手,都是當家人,正所謂不當家不知當家苦,就說在涼州的時候,光是為了負擔上下官吏的俸銀,就讓當時的楚弦壓力巨大,險些沒撐過去。當時不理解為何戶部撥款就那么難,還得求爺爺告奶奶,后來楚弦在戶部做侍郎的時候,終于明白,不是戶部不想給地方撥款甩銀,而是戶部那邊,看似有錢,實際上,也是窮的叮當響。
若非最近幾年楚弦實行了土地變革,情況有所好轉,每年都有余錢,放到以前,那是真的有些入不敷出。
這里面,各級官員的俸銀就是很大的一筆開銷。
只有真正的在戶部做過,在下級官場待過,才會明白這里面的問題所在,一個縣府便是如此,那整個圣朝那么多州地,數以千計的縣地,數十萬,甚是百萬計的官員,一年下來,這一筆開銷之大,常人是難以想象的。
更何況,不同官員的待遇不同,花費也是不同,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員中飽私囊,甚至做一些違法亂紀之事,就更加重了圣朝的負擔。
而楚弦很清楚,就這件事并非不能改善,簡單來說,就算是官府官員,也是可以‘精簡’的,有的縣地不大,百姓也不多,但各級官吏卻是五臟俱全,有的時候,光吃飯不干活兒的事情,那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