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光芬知道大兒子懂事,可他自己說出放棄讀書,這也太懂事了,讓她這個做母親的都覺得心中有愧,兒子都知道替父母作想,他們卻從未真正替兒子做什么事!
麻光芬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想好了就認真做。”
朱正豪道:“我會的,我準備接下來的時間,多去問幾家,選一家技術好,待遇也好的跟著干,以后干好了,自己開一個。”
朱旭道:“這才像我的種,老子替你高興,去拿酒了,我們倆爺子喝一杯。”
麻光芬罵道:“喝你媽個頭,一天不喝兩杯狗尿,你是活不下去嗎?”
就是母親不反對,朱正豪也不會去拿酒,他從小就看不慣父親喝酒后的丑態。說完飯放下碗,朱正豪道:“你們慢慢吃。”說完就離開烤火屋,來到院壩,站在梨樹下,看著整個村子。
朱家寨是一個小壩子,四面皆山,東邊的山腳下有一條路,東南連著青杠村街上組,一路向西接陳家壩,而支馬路環繞著中間的壩子,又連著通村公道的兩頭,站在西面的大山上往下看,連著各家各戶的馬路就像一個桃心一般。
土是農民的寶,所以村里各家的房子都依山而建,為的就是不占用一分一厘的耕地。
朱子豪跟出來,問道:“哥,你為什么不讀了?”
朱正豪道:“我家這條件,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在學校好好讀書,我掙了錢供你上大學。”
作為家里的長子,他愿意把讀書的機會留給弟弟,人勤地生寶,只要他勤快,通過別的方式也能掙著錢,讀書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朱子豪道:“我這成績你是知道的,而且我也不愛讀書,還是我去打工,賺錢供你讀高中。”
朱子豪打小不喜歡讀書,但在哥哥的關照之下,還是幸運的考上了初中,上了初中后繁雜的功課讓他倍感煎熬,如果能有選擇,他更愿意去打工。
如果真要找出上中學的一點好處,那就是可以遠離朱家寨,結識了一幫朋友,耍得更自在。
朱正豪道:“你年紀還小,踏入社會也做不了什么,而且我是拿了初中畢業證的,找工作更好找一些,你真不想讀書,怎么也要把初中畢業證混到手,以后考兵也要初中以上文憑。”
他怎么都不可能剝奪弟弟上完初中的權利,一代更比一代強,如果因為朱子豪沒能上完初中,以后生活過差了,那是一輩子的事,他無法原諒自己不說,還可能造成兄弟鬩墻。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就是齊心、團結,家合萬事興。
兩兄弟各懷心事,站在院壩邊,看著整個村子發呆,突然聽到隔壁傳來吼罵聲、哭喊聲……
何朝軍又在打何定波了,雖然這不是什么新鮮事,朱家寨的人都習慣了,但善良的人們還是會為何朝軍的惡行感到痛心,孩子再有錯,罵兩句就算了,何必下死手不當人看待。
何朝軍拿起木方在院子里追著何定波,口中罵道:“考你**這點分,你也好意思拿回去,給老子一天掃皮打盡的,還說你狗日的讀書專心了,成績提高了,這就是你提高的成績?”
“給老子百樣沒學會,還學會自己用筆改成績了,狗日的啷個不直接在下面加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