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人的閑聊中,村民們也將棺材綁好,王建設進堂屋給道士先生一講,在掌壇先生的帶領下,道士先生們拿著鑼鼓出門。
王建設對何定波道:“還在這里坐起做哪樣,快去磕頭。”
……
朱正豪跟著李長風、王有義等年輕人一起在路上擺放鞭炮。
李長風道:“今年你也要讀高中了吧,得到通知書沒有?”
朱正豪和李長風年紀相仿,但他讀書晚,李長風早他一年上高中,自李長風上了高中后,兩人便少有往來,此時聚在一起也是不易。
朱正豪道:“沒有,我準備去學修車。”
“不讀書了?”李長風有些驚訝,以朱正豪的成績,考個高中易如反掌。
別人不了解朱正豪,但他是了解的,朱正豪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會做四年級的題,當年在一起放牛的時候,李長風就請教過朱正豪。
朱正豪道:“我家條件和你家不一樣,我學修車,以后還可以供子豪上高中。”
李長風道:“你真是個好哥哥,就是不知道他愛不愛讀書。”
朱正豪道:“這個就不是我能定的了。”
李長風看著人群中的朱旭,又道:“其實都怪你爸,把喝酒打牌的精神放到種莊稼上,你又怎么會上不了學?”
朱正豪道:“人各有命,我不能要求他怎么做,但我可以要求自己,我不會讓我的孩子想讀書而讀不了,也不會讓他再過一遍我們小時候過的生活。”
李長風被小伙伴的精神感動,贊道:“說得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不定以后你當老板了,我還來給你打工呢。”
朱正豪笑道:“這不至于,你肯定比我們混得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我現在不讀了,但是我永遠相信讀書才是我們農村人唯一的出路,否則永遠被困在貧瘠的土地上,一事無成,庸碌而老……”
“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要留下點什么痕跡,才不往白來一遭。”
王有義見他兩人聊得歡快,他也上過高中,但高考落榜,現在在大足鎮街上做海椒生意,也湊熱鬧開玩笑道:“想要留點什么,抓緊娶個婆娘,生個娃兒。”
……
李宜祿站在屋檐下,一直盯著何定波,只見發喪時,他哭得凄慘,埋頭大嚎,想來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又有了深刻認識,只希望他到了少管所能認真改造,重新做人。
書上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即然有機會重活一回,想來他會珍惜的。
何定波傷心欲絕、涕泗縱橫,讓李宜祿觸目傷心,想到自己的父親,眼淚也開始下滑,為了避免被人瞧見出糗,轉身來到堂屋,拉過一根凳子,埋頭抹淚。
李鐵柱意外離世,讓李宜祿創巨痛深,兩個多月的時間,完全無法抹滅內心的傷口。
但經此一事,他也明白了很多東西,立誓要努力讀書,好好報答母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如果能考上高中,讀大學,他就認真學習,如果不能,他就打工來回報母親。
世界上最可貴的就是親情,而很多時候我們深處其中卻感受不到,只有失去的時候才懊悔萬分,李宜祿覺得如果父親能重活一回,他一定會事事都聽他的,不讓他失望傷心。
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離去了就永遠沒有了。
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屋外,掌壇先生大喝:“起起起……”
隨著鞭炮齊鳴,抬棺人跟著吆喝,眾人向著墳地行去,宣告又一個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
每天都有人離去,人們記起他,又忘記他……
塵歸塵,土歸土,喧鬧又寂靜的世界,不知道留下了什么,又帶走了什么……
一如做法事的道士先生所念:“來似清風拂山崗,去似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