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那么一種體驗,本以為身邊門庭若市,可醒來時卻發現孓然一身。
李宜祿聽到姐姐的答案時,突然有這么一種感覺,仿佛無際的孤獨感把自己包裹住。
李大花說她認李敏作了干媽,以后干媽會負責她的學費,她要去長川鎮中學讀書,也就是王有才當老師的學校。
她相信在王有才的輔導下,她一定能考上高中,進入夢想中的大學。
李宜祿問道:“媽同意了嗎?”
他在家里沒有看到母親,不知道她去做什么了,但父親在世的時候常說,無功不受碌,李大花憑什么能得到李敏的幫助?
而她又理得心安的接受了饋贈。
畢竟讀書涉及到的東西不只是學費,還有生活費各種……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李大花道:“她不同意,我就不讀了嗎?這是我唯一的機會,你是沒進入社會,不知道打工有多累,我希望你在學校也珍惜機會,好好學習,不然以后有你后悔的一天。”
李宜祿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一心一意,從不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卻不知道姐姐為什么會這樣說話。
不過姐姐能有讀書的機會,他還是為她高興,希望她能抓住這次機會,心想事成。
李宜祿道:“長川離這遠,以后只能放假才回來了吧。”
李大花道:“過年的時候再回來吧,平時我也不想回來,什么都做不了,還浪費時間。”
學習是一件神圣的事,值得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進去,李大花恨不得自己和書合為一體,這樣就能融入知識的海洋。
可憐的是智慧的女神卻沒有眷顧她,所有的公式、定理她都記得頭頭是道,臨到做題時卻不知如何把它們靈活運用。
李大花相信王有才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是老師,而他答應課后對她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李宜祿想了想,覺得這樣也好,總比姐姐回到家后,把自己鎖在房間里悶悶不樂要強過很多。
李大花把米缸里的米都舀完了,還是覺得太少,覺得不夠吃,不由嘆了一聲氣。
在嘆息聲中,陳世芬抱著三珊,身后跟著李敏和王有才,依次而入。
陳世芬將小女兒放下,問道:“東西收拾好沒有?”
在李敏和王有才的勸說之下,她已經接受了這個安排,雖然受之有愧,但李敏一家真心實意,俱是為了大花的未來作想,她又有什么理由拒絕?
作為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過得好一些,但生活艱難,有時候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李大花不說話,她還在生母親的氣,不讓她讀書就算了,李敏一家支持自己讀書,她卻站出來反對,如果不是自己橫下心來堅持要去,那這一輩子就斷送在母親手上了。
她覺得陳世芬和外公一樣,重男輕女,因為她自己是女孩子,才不同意自己繼續讀書。
李敏道:“大花,你要理解媽媽,媽媽不僅要供你,還在養弟弟妹妹,干媽就是看到你的上進心和孝心才決定供你讀書的,你不能恨媽媽,如果你要是對媽媽有恨意,那我們就不供你了。”
李敏和李大花私下有過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知道李大花對讀書有很強的愿望,不甘于踏入社會打工,所以李敏才以李大花作為突破口,做通她的思想工作后才找陳世芬坦白的這件事。
但李大花自從父親去世,又被母親勒令不能復讀后,就有一種戾氣埋藏在心中,李敏曾勸她看開一些,要理解母親的決定,因為人活著要懂得報恩。
李敏此時供李大花讀書,一切無償,但到了時機成熟之時,也要李大花報恩,所以她時刻都在向李大花傳遞著孝道、仁義等思想。
否則李大花長成一個白眼狼,此時能翻臉不認陳世芬,以后也能不認她李敏。
李大花聽她這么一講,方才點了點頭,回道:“收好了。”
王有才見她還抓著米口袋,笑道:“你拿這么多米做什么,米就別拿了,學校有食堂,直接打飯吃,不用蒸。”
李宜祿道:“蒸飯吃可以節約一點錢。”
王有才道:“用不著節約,到了那邊一切由我來負責。”
李敏道:“對頭,不要想這些事,把心思全部用在學習上,已經浪費了這么多時間,余下的時間也不多了,更不能浪費了。”
李大花松開口袋,對李敏和王有才道:“我聽你們的。”目光卻不再看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