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珠臨走時,低聲對何歡道:“何書記,麻煩你一件事,不要把今天我來村委會的事和宜祿講,我怕他誤會。”
何歡道:“你放心,我不會說的。”
羅明珠回到家,只見李宜祿在爐火邊玩著手機,也不知道在看什么,碗筷已經收好。
羅明珠咳嗽一聲,說道:“何書記說明天讓你去村委會一趟。”
“好,我知道了,我睡覺去了。”
李宜祿沒有問羅明珠在哪里碰到的何歡,也沒有說太多的話語,直接起身出門,走到門口時,又折回來道:“以后我就在家吃飯,一個月給你兩百塊錢的生活費。”
羅明珠道:“好啊。”
李宜祿得了答案向外走去,羅明珠在他身后喊道:“錢呢?”
“明天給你。”
……
李宜祿吃過早餐,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羅明珠后小跑趕往村委會。
跑步是他在廣東打工時養成的一個習慣,在工廠上班,少則八小時,多則十二個小時,不是坐著就是站著,每天運動量不達標,對健身不利。
李宜祿在早上和下午都會圍著廠區奔跑,一次三公里。
到了辦公室,何歡正在接待一個中年人,兩人有說有笑,氣氛融洽。
見李宜祿進來,何歡起身道:“宜祿來了,快坐,我給你們介紹一下。”
原來中年人就是木材加工廠的老板楊宇。
在何歡穿針引線的介紹下,兩人互相握手,坐在一起。
何歡從柜子里找出紙杯,給李宜祿泡茶。
楊宇掏出福貴煙,剛要抽出來遞給李宜祿,卻被他婉拒道:“謝謝,一直沒抽煙。”
“學得好,現在不抽煙的年輕人可不多。”楊宇給自己點了一支。
何歡把茶遞給李宜祿,笑著道:“楊總,現在人我給你叫回來了,你們互相聊一下,看以什么樣的方式合作,有需要我們幫助的,只管說。”
楊宇道:“書記,你再楊總楊總的喊,我這老臉是真的掛不住了,我就是一個木匠,只不過抓住了機遇,把木匠生意做大了,哪敢當得起一個總字。”
何歡笑道:“楊哥楊哥,下不為例。”
李宜祿道:“楊哥,你先介紹一下你的木材加工廠,一年正常的木材消耗量有多少,會產生多少廢料,我好預算一下我們這個無煙炭能做到多大的規模。”
何歡道:“石家灣那個磚廠你知道噻,我們木材加工廠就是用原來磚廠的地勢來辦的,所以規模還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當然我也跟書記提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把木材加工廠的規模擴大,這樣更能帶動相關產業良性循環,也能為咱們村的老百姓提供更多工作崗位。”
石家灣的磚廠李宜祿自然知道,是以前村集體的紅磚廠,用黃粘土來燒制標磚,隨著水泥磚的普及,紅磚廠早已關閉,一直荒廢著。
楊宇在磚廠的基礎上建起了木材加工廠,即節約了成本,又變廢為寶。
李宜祿道:“那你有沒有計算過現在的條件下,產生的廢料有多少呢?”
楊宇道:“具體沒有計算過,但一年起碼有幾千斤吧,都是出來就讓他們背回家當燒火柴。”
李宜祿覺得這個數字可以放大幾倍,但放大之后,產生的原料都是不夠用,要支持無煙炭廠,按四噸出產一噸成品,一千三百六十噸,至少要一千四百多噸。
所以木材加工廠的邊角料只能作為原料來源之一,真要把一個廠建起來,還得向老百姓大量收購,不過這樣也好,至少可以帶動老百姓致富。
“對了,我們村有磚廠沒有,如果沒有,我們還可以建一個磚廠。”
無煙炭這個項目是肯定要做的,李宜祿覺得可以先放一下,把這會突然產生的另一個想法說了出來。
李宜祿話音剛落,有人推門進來道:“哪個要建磚廠,挖我的墻角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