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何歡給出答案,楊宇又補充道:“我的計劃是把木材加工廠的規模翻三番,這樣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十個以上的工作崗位,同時增加周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他工廠的數據早已匯報給何歡,他相信只要他這么一說,何歡就清楚要給他多少錢才能完成預期目標。
何歡道:“我說明一下,今年的資金只有二十萬,所以暫時沒有更多的現金來幫扶大家,所以接下來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成立合作社,籌集資金……”
“馬上就要過年了,正是用錢的時候,又去哪里籌錢,我建議這二十萬里多少分一點給我們,無煙炭雖然是一個好項目,但在我們這里并沒有誰做過,他也不是這方面的行家,萬一失敗了呢?有句話叫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廣撒網、多點開花,我覺得更好。”
盧琳想把磚廠從個體經營擴大規模,想重新進點設備,他需要籌集資金,與其成立合作社和老百姓糾纏不清,還不如直接從村里拿錢。
何歡雖然已經答應幫他申請小微企業創業補貼,但多一分錢,多一分底氣,如果能給自己再爭取一點,他不想放棄。
都是一個村的人,李宜祿憑什么一下就能拿二十萬,而他們一分沒有。
所以他要為自己的利益爭取一下。
有了出頭的人,其他人也紛紛贊同,雖然攤下來到手的錢不多,但一萬兩萬都不是小數目。
吳大鵬早預料到這種情況,但他要維護何歡的權威,發言道:“你們這是什么樣子,還有沒有組織,這是經過我們充分的研究討論的結果,是符合全村老百姓的利益的。”
等吳大鵬說完,何歡道:“無煙炭的產業起,絕對是對我們村全體產業的一個完善和補充,能促進整個產業鏈的良性循環,我簡單的給大家分析一下。”
按何歡的設想,無煙炭成立之后,產品是對外銷售,是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
首先可以讓楊宇木材加工廠的廢料變廢為寶,積少成多,給木材加工廠帶來額外收入,其次無煙炭肯定要消耗大量原材料,必然要從百姓手中收購,會給老百姓帶來收入。
當老百姓的腰包充實后,必然會修建新房,那么就要消耗磚、沙石等建筑材料,又給陳老二和盧琳帶來收益……
更重要的一點是無煙炭如果能成功,那就打響了村委會幫扶老百姓的第一槍,帶動更多年輕人自主創業,為青杠村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形成良性循環。
持續性的輸血扶貧,永遠比不上造血式扶貧。
何歡從接下任務后就一直在做相關準備工作,總結了很多過去的經驗,決定以一種新的思路去完成組織下達的扶貧任務。
他要擯棄過去的經驗,要革新開創。
在過去,政府扶貧都是給老百姓發米、發油、發錢,甚至是發幼豬讓百姓喂養……
但這些都只解決了老百姓一時的困境,并沒有把他們從貧窮的深溝里拉救出來。
或許華西村的故事可以在青杠村重演一次,但怎么做,做什么,何歡覺得要符合青杠村的實際情況,據實出發,才能制定出可持續的戰略計劃。
青杠村只是貴州眾多貧困山村之一,而且極為普通,沒有特色景點、歷史遺跡、名人典故等等資源可以發展旅游業,也沒有礦產可以發展工業,只有傳統的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