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在摸村情時就已經了解了朱少聰的情況,智力正常、四肢完好,健健康康的一個中年人,在村里普通至極,沒有做過任何出格的事,也沒有做過什么出彩的事。
簡單的來講,就是一個平庸的人。
朱景鴻當年給兩個兒子都準備了娶媳婦的錢,可是朱旭在娶了麻光芬之后,因為要孩子,把朱少聰的那一份結婚錢也用了,因此耽誤了朱少聰。
時間往前,因為朱旭喜歡爛酒,又不愛勞動,敗壞了朱家的名聲,以至于媒婆都不敢接他家的親事,怕被人唾罵,說坑害別人家姑娘。
朱少聰為此消沉,覺得娶不娶老婆都沒有關系。
朱景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接和朱旭分家斷絕了關系,兩家各管各的錢財,再不互相往來,可為時已晚。
朱少聰不知怎么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不愛種地打工,只喜歡遛狗打獵,和著隔壁村的獵人一年四季在坡上打獵。
雖然時常有獵物到手,可是眾人一分,到朱少聰手中那份也只夠養活他一人,餓不死,也發不了財,根本沒有閑錢結婚生孩子。
似乎有王大拐作為榜樣,朱少聰覺得一個人也挺好,并不著急,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哪怕明天喝涼水的日子,整日渾渾噩噩。
時間轉瞬即逝,一晃他就四十五歲,依舊獨身一人,過著啃老的日子。
朱景鴻本已接受命運的安排,只等自己百年歸天之后,再不操心朱少聰的事。
但國家出了好政策,精準扶貧,要帶領所有老百姓過上小康生活,朱景鴻凍僵的心上又被火光照耀,開始暖化,燃起了新的希望。
即然能脫貧,那就表明自己家會致富,兜里有了錢,給朱少聰娶個媳婦也是必然的事。
早遲都要做的事,不如提前向村里提要求,讓他們幫扶幫扶。
何歡道:“老人家,你聽我說,你家少聰有沒有喜歡的人,或者說喜歡他的人,只要他們是兩情相悅,我愿意替他保媒。”
作為第一書記,他來到村里就是替老百姓解決問題的,他不能避開。
但真要他去找個女人來給朱少聰當媳婦,那又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已經有女人喜歡朱少聰,否則這事真的辦不成。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一層紙。
如果有女人喜歡朱少聰,卻因為父母反對兩人不能在一起,何歡愿意去做女方父母的工作。
至少他們是兩情相悅的。
朱景鴻嘆氣道:“要是有,我就不會帶著這張老臉來麻煩你了。”
楊開德見何歡只想著解決問題,如果讓他們這樣交談下去,一天都解決不了,開口道:“老人家,你說說你們家對兒媳婦的要求,我們幫你物色一下,有合適的給你家介紹。”
找個理由先搪塞一下,把這對父子勸回去,才是上上之策。
如果以后真遇到有合適的,給他介紹也沒有問題,如果介紹不了,那也只能算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況且介紹后,兩人能不能成也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