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根據羅明珠幾十年的生活經驗,只要她花一點錢,所有的問題算命先生、道士先生等等這些高人都能替她解決。
送走羅明珠,李宜祿感謝道:“謝謝書記,她這段時間都在纏著要我出錢修房子,簡單把我搞瘋了,一刻不得安寧,這回總算是解決了。”
陳傳文感興趣的事卻是何歡提及的改善人居環境的事,低聲道:“書記,以后咱們村的房子都要修過?”
“當然。”何歡笑道,“只要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所有的老房子我覺得都可以改造重建,所以大家肩上的責任很重,有什么主意就提出來,爭取早日實現全村奔小康!”
楊宇道:“有你的英明決策,我們相信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
楊開德道:“走,先吃飯。”
何歡笑道:“楊總,你就別拍馬屁了,都不是外人。言歸正傳,咱們這個扶貧叫做精準扶貧,所以無煙炭廠建起來之后,我建議把貧困戶安排到你們廠子里工作……”
在與其他地方的村干部交流工作中,何歡吸收了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思路,就是“求精準、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
所以他在摸完村情之后,就為全村老百姓建檔立卡,把貧困戶分為三級,首先幫扶的就是極度貧困的村民,只有讓他們吃飽飯,才能起到示范帶動的作用。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但救助也有輕重緩急之分。
對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何歡決定讓他們進磚廠、無煙炭廠、木材加工廠這類廠里工作;
對于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何歡決定為他們申請低保,發放食品、衣物等扶貧物資……
前路漫漫,艱巨而漫長,要穩打穩扎,一步一步地向前。
而冬天來了,春天也在眼前,待到脫貧任務完成之日,青杠村必然是鶯聲笑語,歡歌不斷,對于這一天,何歡有信心,李宜祿他們也有信心。
沒有信心的只有那些“等靠要”思想嚴重,只知安于現狀、坐吃山空的爛人。
趙強無疑就是一個杰出的代表,自從趙剛當了朱家寨的隊長之后,趙強的地位就隨之水漲船高,在一次做工時,因為被石頭砸到手,從那以后他就開始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的人生歲月。
媳婦為此而其吵架不斷,可他每次都說我手都殘了,你還要我做什么?
最后忍無可忍,媳婦和他離婚,而兒子趙正南也跟著母親外出打工,再不回家。
已近五旬的趙強終于活成了他最討厭的樣子,和朱旭在一起喝醉罵街,醉生夢死,沒有錢的時候就跑到趙剛或者借著飯點在其他村民家蹭飯吃。
趙剛無奈之下,給他辦了一個五保戶,每月領著錢過日子。
當有村民提出質疑的時候,趙強就會跑到質疑他的村民家中,賴著不走,別人家開飯,他就主動端碗吃飯……
日子一久,就再也沒有人敢說他的閑話,他也如愿地住到了大足鎮修建的養老院里,剛去一個月,就因為過不慣里面的生活跑了回來。
養老院里沒有酒喝,住著不自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何歡一行人,剛端起碗,趙強就推門而入,聞著菜香,不斷點頭道:“香,真是香,這領導吃的飯就和咱老百姓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