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
是的,很多人都不奢求能得到多大的回報,只希望有一點微薄的肯定。
李宜祿的記憶往前穿越,回到了讀初一那年。
他清楚的記得,當時他的英語測試憑自己的能力考上了九十分,可班主任卻懷疑他是抄襲的。
那種莫名的不信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刺痛,時至今日,都如針一般在刺痛著自己,提醒著自己,對所有愿意付出的人,他都應該相信。
至少要給予他們肯定。
嘲諷打擊一個人很容易,但帶來的只有一時的歡愉,除此之外,并無任何益處。
而肯定、鼓勵、支持……這些積極的話語,這些正能量更能讓人一個人堅定步伐,大步向前。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打著開玩笑的幌子去擠兌、調侃某一個人,他們以為他們站在了道德的至高點,其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那個被調侃的人只是不小心踏入了另一個更深的坑。
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支援一下呢?
李宜祿經常回憶起當時課堂上的情境,每一次復盤都有很多體驗。
有一次復盤,是他在高中的一堂課上,有一位老師引用了一位上海名師的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當時那位老師還給自己找借口道,他能說這樣的話是因為他的學生都是優秀的,要是換作你們,你們是他的學生,他不著氣死都算好的,還能說出這樣的大話?
言外之意就是那個老師只是依仗了優秀的學生資源,其實本身并無多少能耐。
李宜祿對此并不認可,很想說你和他的差距從你這句話的格局就看出來了,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是他們懂得因材施材,而你們這些庸師之所以混跡在鄉鎮中學,就是因為你們水平不夠,畢竟略微優秀一點的老師都被調到了市里,留在鎮鄉的又能有多高的水平?
只會說學生笨,而不知道給一點鼓勵。
李宜祿心想,如果自己是一名老師,哪怕自己的學生真的是抄出來的成績,自己也會鼓勵他,給他戴上一頂高帽,讓他在未來的學習中,全身心的投入,即使下一次他考砸了,但他一直努力下去,未償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所以在生活中,李宜祿從不去打擊一個人的自信心,而是鼓勵。
但凡生活有一點希望,誰會放棄自己?
給每一個人生路上正在十字關頭,不知如何選擇或者是正處于人生低谷的人一點希望,難道不是生命中最大的溫暖和最大的愛心?
回到家中,李宜祿再次進行復盤,突然聯想到村里的父老鄉親,想著他們的生命軌跡,試著換位思考他們的心路歷程。
或許他們需要的也是鼓勵。
他們不敢創業,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走過這條路,對于未知的路程,人們心里沒底,總是充滿畏懼,那自己何不給他們一點鼓勵?
率先進入腦海的就是陳霖,他有豐富的養雞經驗,也在家里嘗試過養雞,因為失敗導致負債,如果為了還款在外打工,那何不勸說他回來,和季宇航一起做?
不過這個問題先得和季宇航通氣,問他有沒有人才需求,否則先把陳霖叫回來,季宇航又不要他,那就更打擊人的自信心了。
李宜祿一看時間還早,才九點過,馬上給季宇航發了微信,問他休息了沒有?
季宇航回道:“在看書,還沒有休息。”
李宜祿馬上撥了電話過去,單刀直入主題,問他差不差人,如果需要自己隊里有一個有豐富養雞廠工作經驗的同鄉,可以幫他介紹。
季宇航剛創業,當然缺人,馬上同意,并向李宜祿表示感謝。
李宜祿得了準信,說明天給他回話,因為今天太晚。
李宜祿沒有陳霖的電話,他計劃明天一早就去問他父親陳萬山要。
農村人,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休息得都比較早,第二天起得卻很早,所以這會他不便過去打擾陳萬山一家休息。
休息好,精神才好,第二天天剛亮,李宜祿就直奔陳萬山家。
宋琳在廚房燒水,而陳萬山在洗臉,夫婦兩人見到李宜祿忙熱情歡迎,讓他到屋里坐。
李宜祿道:“陳霖哥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