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找不到別的理由來形容李宜祿的行為,不求回報的幫忙,那不是無私又是什么?
兩人到季宇航的養殖基地,只見滿山核桃,青翠嫩綠,散發出勃勃生機。
季宇航正帶著工人在砌雞棚,他親自上陣,衣服上都糊滿灰沙,嚴然一副磚工模樣。
見到李宜祿和陳霖,他停下手中的活,左右拍了一下,笑道:“過來怎么不提前打個電話?”
“又不是找不到,打什么電話,陳哥他今天回來,我就載他過來實地看一看。”李宜祿見他一身的污漬,又道:“你怎么還親自上陣了?”
季宇航走到水籠頭處,開水洗手,邊道:“閑著也是閑著,能多做一點是一點,也省點成本不是?”
李宜祿道:“老板都像你這樣,工人都要丟飯碗。”
“這話就不對了,只要有能力,哪里不是飯碗。”陳霖洗凈手后甩了幾下,又在一旁的毛巾上擦干,然后招呼兩人道:“咱們進屋坐著聊。”
季宇航的屋是施工搭建的板房,進去一看,鍋碗瓢盆散放在一角,另一角就是一張桌子,有幾根塑膠凳子……
季宇航道:“情況特殊,多多包涵。”
話題一打開,后面自然談到了養雞場的發展上,作為商業機密,季宇航沒有透露出太多信息,對于雞苗各種核心問題更是一筆帶過。
“反正創業,絕對是沒有一帆風順的,不可能一下就能成功,如果說有人給你打包票說穩賺不賠,那就是在騙你,就是要坑你。”
季宇航想邀請陳霖加入,但他再次申明利害關系,不能因為以后受挫賠錢之類的原因,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他。
不管任何人,只要愿意加入和他一起干養雞場,他都歡迎,但承擔的責任和享受的權益必須掛勾。
如果陳霖不甘于給他打工,要想當老板,就要按股份出資,以后營利之后也按股份分紅。
陳霖點頭道:“這個是肯定的,如果有穩賺不賠的事,也輪不到我們來做,早就有人做了。”
李宜祿道:“我覺得這個風險還是可以規避的,只要前期做好準備工作,不打無把握之仗,問題就不大……”
李宜祿舉了自己的例子,說他從廣東回來的時候,去湖南考查了一番,也是吸取了前人的經驗,所以這次無煙炭廠能一次性做成功。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只要把準備工作做好,剩下的就是遇山開路,遇水搭橋,見招拆招。
“你們倆,一個是科班畢業,有專技術,一個有養殖經驗,也有失敗的經歷,我相信只要精誠合作,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哈哈,誰都希望旗開得勝,我也不想賠錢,但農村有句老話:‘背篼不好背在后頭,話不好說在前頭’,咱們先把丑話講完,只要都沒有問題,合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陳霖道:“我想問一下,我們這個股權又怎么劃分呢?”
話音剛落,他的電話就響起來了,一看卻是宋琳打來的。
“媽,有什么事?”陳霖向兩人表示歉意,然后接起電話。
宋琳道:“你們怎么還沒有回來?我菜都冷了。”
陳霖道:“哦,爸還沒有回來嗎?我喊他先回來噻,我今天不回來了,我還要趕回去上班。”
宋琳道:“說好的回來吃飯,我整這么多菜,你不回來吃,哪個來吃?”
陳霖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糾纏,說道:“我有事忙著呢,你打電話給爸,問他在哪里,我掛了啊。”說完掛了電話。
季宇航聽他這么一說,起身道:“把這個事情忘了,都沒吃飯吧,我們就簡單點,煮點面來吃,一會邊吃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