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歲月流轉。
2018年的冬天,來的比往年晚一些。
但卻格外寒冷,在冷風中,青杠村的安置房完成竣工驗收。
這是一個大項目,青杠村商會特意掛了橫幅,買了兩圓巨大的鞭炮連在一起燃放。
作為大事,青杠村拿到移民指標的百姓自然早早的來到現場觀看。
今天之后,這里就是他們的家了。
李宜祿看著三五成群的百姓,對何歡道:“書記,你說沒多少人愿意,我看這人挺多啊?”
何歡笑道:“現在是很多,你知道為了讓他們同意遷出來,我花多少功夫嗎?”
吳大鵬在一旁補充道:“鞋都磨破兩雙。”
何歡道:“這些村民呆慣了自己住的地方,都不愿意遷出來,我和吳主任、楊委員、黎主任他們,各自分了任務,隔三差五就去做工作,好說歹說,現在還有幾十戶沒有簽字。”
吳大鵬道:“等他們見到這些先遷出來的過上好日子,他們自然就出來了。”
每一個貧困戶都有各自不愿意遷出來的原因。
很多人的擔心就是怕遷出來了,沒有合適的工作養活自己。
在田間地里耕種了一輩子,他們已經習慣祖祖輩輩生存的方式。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愿意改變,使得他們一直貧窮著。
但吳大鵬覺得有一部分人遷出來就夠了,只要把這部分人的工作解決,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其他人遷出來也是遲早的。
李宜祿驚訝道:“還有這么多嗎?”
朱家寨的貧困戶諸如朱少聰等都已同意搬遷,僅余王大拐等少數單身老人不愿意遷出來。
但王大拐是五保戶,每月有補貼,家中又有房子,亦是衣食無憂。
李宜祿想著他們這樣單身的人占了一套住房,也是浪費國家資源,在幫著吳大鵬他們做工作的時候也沒有過多勸說。
想來其他生產隊也是這樣操作的,可這還有幾十戶,也著實不少。
何歡道:“放心吧,在我的任期內,保證讓他們都遷出來。”
他三年的任期,到明年六月就結束。
李宜祿相信何歡的能力,但正如吳大鵬所說,這些遷出來的百姓,有很大一部分是老人,他們的生存問題如果不解決,就怕遷出來的也會搬回去。
其中有一部分,都在何歡的幫助下申請了貧困補貼。
可沒有補貼的那一部分,又靠什么生活呢?
年紀大了,不可能進廠做工。
僅靠合作社的分紅,要想生活過得略有起色,都是十分困難。
或許應該建一個敬老院,由商會出錢資助,讓沒有收入來源的老年人住進來。
這樣才能真的做到老有所養。
那么也應該建一個幼兒園,這樣才能讓鄉村的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
何歡見李宜祿不說話,站著發呆,好奇地問道:“你在想啥呢?”
吳大鵬亦道:“怎么整的,現在總是走神,要不要找大夫看一下。”
他老了,對健康亦是時常關注,總擔心自己得老年癡呆。
所以他經常鍛煉,就怕自己腦子壞了。
但他最近和李宜祿接觸時,總發現這小子走神,和老年癡呆的癥狀有很大的相似。
李宜祿回過神,表示不好意思,說道:“不好意思,我想其他事去了。”
吳大鵬道:“你想啥?說出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