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徒弟
江寧這話有點傷,問落雪就算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也不想聽到這種話。
“比較過,我知道自己的天賦不好,就算每個月同樣的材料,有些人的煉丹水平也會進步很大,我們在同一個族老的指導下,可我的水平進步緩慢,雖然我很不想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可比較下來,有些人真的是天才,他們聽一遍就會了,再一上手,沒煉制幾爐丹就能達到六七成的成丹率,這個我不服也不行,我在七品丹上卡了好些年,還是達不到最低的要求。”
問落雪的信心被打擊的不行,說出這些話,也帶著一點氣。
“別灰心,勤能補拙,只要你認真練習,總會開竅的。”
天才不算,有些人是自己被自己的心志給蒙蔽了,所以看問題的角度就會卡在自己的線界內,如果這時候有一個高人指點,所有問題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
江寧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之說,有些人就是開竅早,老師說了一遍人才就明白了,有些人就是不開竅,這也沒辦法。
所以才會有因材施教這四個字。
如果讓江寧教問落雪,江寧自信自己教出來的徒弟不會比那些天才差,有他的煉丹經驗,就算是木偶,只要能重復他的煉丹過程,也會成為丹道大師。
但宗師不能靠這種方法教出來,必須自己要有悟性才行。
他自信能教出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但不敢說自己能教出一位宗師級的丹師。
這與自己教人的水平沒關系,還是人的因素。
江寧在水鏡空間里,那一樣丹術不是修煉了成百上千年,甚至難的丹藥都快上萬年了。
如果沒有這種刻苦的練習,他也不可能達到目前的水平。
天書雖然提供一個與外界不同時間流速的空間,但練習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來的,那些經驗也是自己一點點積累下來的,這個不可能靠別人。
江寧在外界看來沒下什么苦功,但在水鏡空間內,那也是一爐丹一爐丹煉出來的,一種丹藥一煉就是成百上千年,一般人真不一定能堅持下來。
就像給你美食,但天天不停的吃,一次吃上百年千年,你也會吐。
江寧今天已經給問落雪演示了一遍煉制冥靈丹的過程,她能學到幾成,就看她的本事,如果她真是限于眼界的問題,那就能很快上手,突破自己的瓶頸。
江寧收起剛煉制的一紋冥靈丹,“你看了一遍,學到了多少?”
問落雪回憶著剛才江寧煉丹的過程,雖然手法上江寧和她所學的不大相同,但殊途同歸,也沒有超出她理解范圍的內容,她應該都能理解。
“我再試一爐。”
問落雪又拿出一份冥靈丹的材料。
問家發材料,是每個月初,就把五份材料全發下來,至于他們是一次煉完,還是多久煉完,就不管了,只要月底交上丹藥就行,按照交上去的丹藥多少,決定下個月的份額,保底還是五份。
不過這個保底也有限期,如果一種丹藥修習一年一點進步都沒有,以后發下來的材料會逐步減少,有了進步再做調整,如果一直沒進步,最后就會斷供,也就表明了上面對你煉丹的天賦徹底失望,不再提供材料培養你了。
這還是問家自己培植靈藥,才會相對寬裕一點,洪家和李家需要從問家購買或以物易物,交換靈藥,他們的靈藥更少,能培養的弟子就更少。
兩家也只好把有限的資源給最有天賦的弟子,剩下的人連陪跑的機會都沒有。
問家好歹還給族人一段陪跑期。
三家的偏重也不太一樣,問家主要是培養煉丹師,洪家是煉器師,李家靈植師,這是三家的主業,剩下的資源就只能是供應最天才的弟子了。
三家都是自己的主業上不遺余力的保持著領先地位,這也是他們獲取資源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