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譽至上的年代,縱使是強勢的鄭家,也終究會因為顧全顏面而屈服。
可沒想到的是,那鄭潛卻老實地公布了真實的結果,這讓趙虞打算借機抹黑鄭家的計劃破產了。
不過無所謂了,反正趙虞的目的也達到了。
“既然鄭潛不顧自家丟臉,報出了真實的售糧數目,可見他已打定主意要追過咱們,就當前汝陽的情況來說,他想要追過咱家,就只能讓城內其余的商賈與世家派人到他家買米……”
不得不說,趙虞的思路非常清晰,聽得張季、馬成等人連連點頭。
而事實證明,趙虞的判斷絲毫無誤,在短短兩日之后,鄭家米鋪就以‘八千二百石’的售糧數目,遠遠領先于趙家‘六千五百石’的售糧。
這使得街道上的輿論風向完全調換了,許多人幫著鄭家嘲諷趙家。
“你趙家不是說,這汝陽城只需要你趙家一家米鋪就足夠了么?何以售糧的數目卻被鄭家反超了呢?”
“哈哈,我就說嘛,鄭家怎么可能如此輕易地輸給一個外來的家族。”
與上次不同的是,上次縱使趙家暫時領先,但還是有大一幫人幫鄭家說話,但這次,幫趙家說話的卻是寥寥無幾,總結原因無非就是一個:趙家終歸是外來人。
而對于街上那群人的嘲諷,趙虞以及他手底下的衛士、仆從們,仿佛就跟沒聽到似的,似乎是在默默較勁。
相比之下在鄭氏米鋪,鄭家的仆從與衛士們則在歡呼,歡呼他們反超了趙家,迫使那幫囂張的家伙閉嘴了。
唯獨鄭潛笑不出來。
別人不知,難道他還不知趙家故意公布售糧數目的目的么?
他聽說,這兩日趙家雇了一批當地人去打探城內趁機囤積糧米的商賈與家族,很顯然,那趙虞早已經察覺到有‘第三股推力’的存在——不得不說這小子確實很聰明,雇汝陽當地人去做這件事,不管查到、查不到,至少風聲放出去了,警告了城內那群試圖渾水摸魚的人。
一條計策對付城內那群企圖渾水摸魚的人,又一條對策對付他鄭家,他鄭潛暗中耍的花招,就這樣被對方輕輕松松地破解了。
甚至于,他鄭氏米鋪還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誠然,在售糧數目上超過了趙家,甚至將趙家遠遠拋在后面,這固然是一件值得令人高興的事,但別忘了,這也意味著他們比趙家虧地更厲害。
保持領先,讓趙家始終無法超過就足夠了,沒必要領先太多……
鄭潛心中暗暗想道。
相比較對面,他也有優勢,比如他可以操控城內的商賈與世家,借這幫人來平衡趙、鄭兩家的售糧數目,既不會使趙家領先、叫趙虞那小子找到借機嘲諷他鄭家的機會,也不會讓他鄭家領先太多、因而受到更大的損失。
這是對面那趙虞所不具備的優勢。
時間一日一日過去,轉眼便到了四月中旬,汝陽城內趙、鄭兩家的店鋪,已分別售出兩萬余石米。
看上去似乎并不算多對不對?那是因為,這僅僅只是在汝陽的售糧數目,而另外在臨汝、輪氏、郟縣等其余刨除陽城與汝南兩縣的汝水諸縣,趙、鄭兩家又分別售出了將近五萬石的糧食。
一家七萬余石……
毫不夸張地說,這個數目已經快抵得上一個縣城的官倉儲糧,鄭潛無法想象區區魯陽趙氏如何能拿得出這么多的米——后來他才知道,魯陽鄉侯是得到了姻家郾城周氏的大力幫助——他只知道,他已經有點心驚肉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