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趙虞又叮囑褚燕道:“此番我只帶走曹戊,把鞠昇留給你,你不妨多聽聽他的建議。……李郡守此人,外忌內寬,只要你能博得了他的好感,像之前我肆意任命親信,他也可以默許。……如今我等在許昌、在潁川,才算是堪堪立穩腳跟,務必要加強與李郡守的關系,此事你之后可以與鞠昇好生商量,切記不可將李郡守無視。……我離開前,也會跟陳朗打個招呼,叫他務必多關照你。”
“屬下明白。”褚燕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當晚回到都尉周府,趙虞將這件事告訴了靜女。
別看靜女這段時間將府內上下打理地井井有條,儼然已有了幾分正室夫人的氣度,然而一聽這事,靜女依舊激動起來,一定要跟著趙虞一同前往。
趙虞勸阻道:“以往,眾人不知你身份,你跟著我倒也無妨,可如今,你‘周府夫人’的名氣已逐漸為人所知,就不合適再時時刻刻跟在我身邊了,否則必然會傳出流言蜚語。況且,日后我等的經營重心,將逐漸從昆陽轉移到許昌,因此,需盡快在許昌建立‘商會’……此事我已通知了黃馥,但我估計無暇親自處理這件事了,因此我不在時候,由你與黃馥交涉,打通昆陽、汝南、襄城、穎陽、穎陰、許昌等縣的商路,使各縣能互通有無。……我會派陳才來協助你。”
臨末,他又叮囑了靜女一句:“無論是黑虎寨還是商會,這兩件事我唯有交給你才能放心。”
“可是……”靜女欲言又止。
仿佛是看穿了她的心思,趙虞寬慰道:“你放心,若此番能抓到那個童彥,我會將其悄然帶往山寨,在你面前取他性命……”
聽到這個保證,靜女這才答應下來。
次日,趙虞以潁川都尉的名義集結‘增援梁郡’的軍隊。
鑒于當前許昌的郡軍已經擴增到兩萬余人,趙虞決定從其中抽調一萬人。
剩下的一萬士卒名額,他決定從鞠昇、曹戊二人的旅賁二營抽調三千人,旋即再從汝南、襄城二縣各抽調兩千縣卒——說白了,就是征調了如今駐守在穎陽的汝南縣尉黃賁、襄城縣尉鄒布二人手下的縣軍。
最后剩下的三千名額怎么辦?
趙虞權衡了一下,最終決定從陳陌麾下的旅賁營抽調一千人,再從隸墾軍抽調兩千人。
這兩千名隸墾軍士卒,趙虞將其交給了徐慎與許馬二人,畢竟此時徐慎與許馬二人已因為‘收復穎陰有功’而被潁川郡赦免了昔日的罪行,搖身一變成為了潁川的將領——或者干脆點說,成為了趙虞手下的將領。
為了回應二將的投誠,或者說為了進一步拉攏他們,趙虞便封他們為督伯——相當于千人將。
晉軍的督伯,大抵是不如義師中的曲將,但徐慎、許馬二人仍舊感到十分慶幸,在抵達許昌的那日,便立刻來到趙虞面前表現忠誠,發下了一通諸如‘唯周首領馬首是瞻’的誓言,讓趙虞頗為滿意。
有滿意的,自然也有不滿意的,就比如說,王慶對這支‘增援軍’就保持不樂觀的看法:“這種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能打仗么?”
事實上,這廝說得還真有幾分道理。
畢竟趙虞這兩萬增援軍,是由郡軍、縣卒、叛軍降卒三者拼湊起來的,士卒良莠不齊,若帶這支軍隊去打昆陽,恐怕連陳陌與石原二人的八千昆陽卒都打不過——這八千昆陽卒,那可都是黑虎眾與昆陽縣卒,即叛軍口中所謂的‘黑巾卒’與‘青巾卒’,論戰斗力在潁川郡首屈一指,可謂是戰火中磨礪出來的精銳。
當然,也正因為是精銳,是趙虞的‘家底’,趙虞并不打算帶去梁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