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俠》6月1日上映之后,對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形成了碾壓式的優勢,連續三天國內單日票房超過4億,排片量超過80%,綜合上座率超過60%,這一系列的數據,讓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哀鴻遍野。
其中,定位文藝片的《一片麥田》,在上映首日僅收獲了不到20萬票房,一周的票房才堪堪達到100萬。
這讓這部影片的導演姜沫坐不住了,公開在微博上喊話要求增加排片量,理由是保護國內電影界的合法權益。
這個提議再一次引爆了國內網友們的大討論,一部分網民們同時也站出來,號召共同抵制《元氣俠》,支持國內電影的發展。
部分激進的人群又用起了以往常用的手段——鎖場,來擠壓《元氣俠》的拍片和票房。
但是,商業化運作的電影市場,并不是以電影題材為導向的,而是以市場為導向。
影院為了收益,必然會根據影片的表現來決定影片的排片量,從這個角度出發,影院并沒有什么過錯。
這個時候,鼎輝傳媒、楓姍傳媒和邵氏聯合為網友們算了一筆賬,也算是對電影票房收入的簡單科普:
第一,影片收入中,首先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同時還有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剩余的91.7%作為分賬票房。
第二,在分賬票房中,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7%,中影數字提留1-3%的發行代理費。剩余的40-42%歸于電影制片方和發行方。
第三,發行方,國內也就是鼎輝傳媒,會收取歸屬制片方(楓姍傳媒、邵氏和迪士尼)票房的5-15%作為發行代理費用,即為可分賬票房的2-6%作為發行代理費。
綜上,制片方楓姍傳媒、邵氏和迪士尼實際獲得總票房收入的35%左右。
假設《元氣俠》的票房收入能達到40億,那么三方總收入是14億,楓姍傳媒和邵氏分別獲得2.1億,迪士尼獲得9.8億收入。
總票房40億,迪士尼獲得的實際收入是9.8億,30.2億的票房都被國內電影市場給賺了,所以,《元氣俠》不能單純地認為這是一部外來電影,牽涉到了國內的方方面面。
為了更加具有說服力,鼎輝還引用了明氏科技的例子。
2022年,美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對明氏科技進行全面技術封鎖的時候,自身國內芯片行業遭受沉重打擊,有的芯片公司甚至因此破產。
因為明氏科技的通信基站中,有一半的元器件從美國進口,封殺明氏科技,相當于給國內芯片公司斷財路。
5年的封鎖期,明氏科技不光挺了過來,在芯片設計上有了長足進步,其推出的3D全息投影手機甚至惹得美國國內消費者通過各種非正規渠道購入。
所以,積極擁抱全球產業化鏈條,才能引領未來。
最后,楓姍傳媒來了一個神補刀:《守護者聯盟》楓姍傳媒和邵氏聯合占據了一半投資,并且拍攝器材還是明氏科技提供的,那么這部電影算是哪個國家的?
一連串的數據公開之后,這種抵制的浪潮被壓了下去,《元氣俠》的成績在經歷了第八天和第九天的小幅度下滑之后,每天的電影票房又突破了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