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里行軍對于這些人來說,已經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龍文章帶隊,十分輕松寫意的摸到了日軍營地。
日軍的營地像往常一樣升起了篝火,士兵們圍著篝火烤罐頭,烤衣服,取暖驅濕。
只是他們沒有像往常一樣,唱唱家鄉的歌曲,興致勃勃的聊天。
因為,在營地的一處,躺滿了形態各異的傷員。斷腿斷胳膊,缺耳朵缺手指,正常人一輩子看到的殘疾人,也不會有這么多。
這些傷員雖然得到了簡單的醫治,但是**的疼痛和心靈上的折磨,絕不是一時能夠撫平的。
傷兵們痛苦的呻吟著,不少人恍惚間竟然有些后悔,為什么要戰爭呢!
國家告訴他們,戰爭是為了建立*****,是為了給本國人民爭取更多的利益,讓天皇陛下的子民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然而真的是那樣嗎?
小熊英二是今年才被征召入伍的士兵,他很清楚戰爭之前,核戰爭之后的日子。
37年之前,他們一家雖說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樣,吃不上什么肉,洗澡用水都困難。但生活總還算太平,一家還是過得其樂融融,充滿生機。
作為家中的小兒子可以上學,放學后,還可以學下棋、看歌舞伎、下戲院看武打戲,每周還看兩次電影。
閑暇時候,他一個成績不好的中學生,甚至也開始像優秀生那樣,關注起報紙上的國際新聞,比如西班牙內戰一類。
當時國家經濟繁榮,東京大街上開滿了各類食品店、生活服務店。
他家雖是貧民,開個小店維生,卻因為經濟景氣帶來的好處,加上日本社會升學率大大提升,他也能上得起中學,交昂貴的學費。
但是,好日子隨著1937年,國家對于那個叫做支那的大國家進行侵略后終止了。
從1938年(昭和13年)開始,東京等城市的街頭就漸漸看看不到出租車的影子了。
他們一家是開日本飯店-----炸天婦羅維生的,可是很快就難買到汽油以生火了,只好改用嗆人的焦炭。
到昭和14年,連炸天婦羅的食用油與魚都很難買到了。街上的商店,連紅豆湯也買不到。
日本政府公布了《價格等統制令》。除了政府規定的約十萬種商品的公定價格外,只能由“業者組合”商議并通過官方許可設定協定價格,販賣者不得自行設定價格,經濟已完全統制化。
在他被征召入伍之前,全國開始強制配給制,連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給。
戰爭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嗎?答案是不是的,戰爭使得所有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加困苦。
就連發動戰爭的人也沒想到,這場戰爭的破壞性已經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小熊英二搖了搖頭,想要將腦海中的那些雜念甩出去。然而不管怎么甩,他都會忍不住去想,多么懷念天羅婦的味道啊!可何時才能再回家鄉呢!
“噠噠噠……”,爆豆一樣的槍響聲突兀的響起,小熊英二下意識的趴倒在地。就這么一個小小的念頭,救了他一命。
不知道是日軍的崗哨走神了,還是龍文章手下的偵察兵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