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寨,顧名思義,寨子里的人祖先姓趙,全寨人所有的男丁都姓趙,在這里外性人是站不住腳的。
據唐特派員的情報顯示,趙家寨的寨主名為趙再興,是個30多歲的壯年人。
讀過私塾,上過中學,曾經還在昆明大學念過兩年,是個愛國的開明之人。
日軍曾開出不少條件招安,例如允許他種植鴉片,可以贈送他一些槍彈,只要他同意投靠日本人,幫助日本人維持治安統治。
只是這些均被趙再興給拒絕了,為了表明態度,他將上山勸降的狗腿子砍了頭,以表示跟日軍勢不兩立。
日軍也曾惱羞成怒,派兵攻打,只是趙家寨建立在山上,還有在明清時期修筑起的寨墻,據險而守讓日偽軍撞了個頭破血流。
其實攻打這么個寨子是個賠本的買賣,因為除了可以立威,其他的什么也得不到,日軍也會算這筆賬。
所以,后來就沒有再攻打,只是派了構筑據點,封鎖了趙家寨下山的道路,想將其困死。
用磚石構筑的據點炮樓,架上一挺機槍,派幾個鬼子帶上一個班的偽軍,就能封鎖一條道路。
對于有大炮的正規軍自然不算什么,打幾發炮彈就能摧毀炮樓,十幾個守軍都不夠一個沖鋒干的。
可對于沒有大炮的軍隊來說,這炮樓可就是要命的東西。
子彈打不穿磚石,傷不到里面的守軍,而里面的守軍卻可以通過射擊口,肆無忌憚的開槍殺傷人員。
趙家寨拿這個也沒轍,在嘗試了兩回丟下了二十幾條人命后,不得已派人求援。
如果不能打破封鎖,時間一長,趙家寨極有可能變成死地。可如果能打破封鎖呢?那就是從天而降雪中送炭,直接收獲一個鐵桿。
唐永瓊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想要借助周景的力量,來達到他的目的。
只是他實在不是個會打仗的,只能待在后隊,通過通訊員傳達一些要求罷了。真正要打仗的,還得看龍文章。
次日拂曉,隊伍早已抵達趙家寨外圍,戰士們抓緊時間在林子里休息了兩個小時補充體力。
龍文章卻一刻也沒有歇息,觀察地貌,布置偵查,一件事兒也離不開他。
孟煩了匯總偵察兵帶回來的消息,“趙家寨下山有兩條道,小鬼子都建了炮樓。
不過也就那么一回事兒,60毫米的迫擊炮威力可能差點,需要多打幾發。但那81毫米的迫擊炮,打的準了,一發炮彈就解決。”
孟煩了就是管炮兵的,見得多了了解的也就多了,對于炮火威力的預估是十分精準的。
小鬼子的炮樓有兩三層樓那么高,上面留了10多個射擊口。
炮樓外面有一層院墻,院墻外就是挖的壕溝和鐵絲網。方圓400米有沒有大樹,連灌木叢都沒有,射界清掃得十分利落。
如果有人攻打,炮樓里面的守軍,把門一堵,就可以傾瀉火力了。而幾乎沒有什么躲避的地方,進攻一方沒有大炮是要吃大虧的。
龍文章有點明白為什么趙家寨的人攻不下了,這種堅守的堡壘,沒有大炮,即便給他來攻也十分困難。
而且用屁股想想,這邊槍聲一響,附近駐守的日軍絕對會趕來增援,就是沒打過,不知道增援的速度有多快了。
不過,他馬上也知道了,因為不辣已經帶來了趙家寨的人。
“他們的增援得兩個小時?”
一副少數民族打扮的青年人點點頭回答道:“這兒離龍陵縣不遠,那里駐守著不少日軍,增援很快。”
“龍陵縣,援軍。”龍文章喃喃自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