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血戰歷時兩個半月,從6月4日開始,到8月19日官方宣布克復松山為止,遠征軍付出了巨大代價。
不久,日本廣播中播放了日本天皇頒布的詔書:松山皇軍將士全體玉碎,舉國哀悼。
松山戰役是中**隊第二場成功的攻堅戰,在亞洲戰場上,日軍第1次被全殲。
日軍中有一人化裝突圍,被偵察營發現擊斃。這名化裝突圍的日軍是一名姓木下的中尉。
他受金光惠次郎所托,完成一個任務——突出重圍,代表拉孟守備隊守軍向上級匯報戰斗經過,陳帝有功將士事跡記錄簿,并將日軍遺書、日記、信件轉交其家屬。
然而他這一項任務,隨著他被擊斃,也宣告失敗了。
遠征軍官兵陣亡四千余人,日軍無一人投降,被俘。
中日雙方陣亡人數比接近3:1,除了陣亡者,遠征軍傷者也有七千余人。
海正沖團有小2000人,打下主峰下山時,僅剩400多人。
迷龍的團天門山一仗打完沒有補充,所以開戰前有兩千兩百人,等戰爭結束后,只剩千余人。
松山的許多陣地都經過多次爭奪,中**隊多次進攻,同日軍反復爭奪,付出無數戰士的鮮血和生命。
洪紹坤當年擔任昆明防守司令部的訓練教官,松山戰役結束后他奉命和幾個參謀,到前線清點繳獲的軍用物資。
他們的汽車還沒有到目的地,就聞到空氣中彌漫著濃烈刺鼻的臭味。
沿著大埡口部隊進攻的路線行進,他們被沿路見到的慘狀震驚。
幾乎是走一路哭一路,他們眼目所見:“第一是尸體,第二是尸體,第三還是尸體”。
沿途到處是被炸飛的人頭、手腳、大腿,一些尸體保存得比較完整,還能看到臨死時候保持的姿態。
尸臭味夾雜著火藥硝煙,和東西被燒焦的味道。
有些官兵在尸體堆中走來走去,像是在尋找著什么。
走得近了,才發現他們是在收集槍支。偶爾他們會拍一拍死者,希冀能夠發現還活著的人。
在松山大埡口,洪紹坤住了一個多星期。在那里的每一天,他都聽到推土機的聲音。
用人力挖坑已經不足以埋葬士的尸體,所以工兵部隊開來了推土機。
他們用推土機把成堆的尸體,推到挖好的壕或者天然的凹地里。
這些尸體沒有名字,就那么被埋葬了。沒人去辨認遺體的身份,尸堆里偶爾會發出呻吟,或者出現蠕動的跡象,推土機就停下來。
于是有人跑過去扒拉開尸堆,尋找活著的人,將他拉出來。
據當年西南運輸署的一位司機回憶,他在滇緬公路開車,途中經過松山,還沒有到松山,在惠通橋附近就必須戴上口罩,用來遮擋松山的尸臭。
那時候的車隊甚至不敢在夜間經過松山,因為害怕聽到毛骨悚然的聲音。
據說夜里松山上會傳來陣陣叫聲,哭聲和歌聲。有的聽起來是中國人的聲音,也有的聽起來像是日本人的聲音。
公路兩旁有爛碉堡,爛坦克,爛槍炮,還有各種彈殼,鋼盔,軍衣……
勝利,也是一場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