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炎黃之盛世..”
劉虎目光喃喃,他不是第一次聽,可是再一次聽著何昱那鐵骨錚錚之言,他還是感覺內心之中,有一股熱血在他的心頭燃燒。
而這一則紀錄片的出現,也是讓許許多多的人注意到了,畢竟,擴散性太多了,在朋友圈里,各大新聞軟件的推送,各大電視臺與視頻網站的播放,近乎在出來的一瞬間,就被許許多多的人知道。
南海省暢天發射中心。
這里雖然是發射中心,但是卻同樣也是研究基地。
畢竟運載火箭的體積都很大,研究也是在發射中心。
錢源天,作為一名子承父業的研究員,父輩占到了極高的高度,而他也是絲毫不差。
他是這一次龍五運載火箭的總負責人,十八年的籌備,如今真正的把重型龍五運載火箭,提上了議程,真正的開始了華國重型火箭的實踐之旅。
不過,此時他沒有在研究,而是站在研究基地大樓內,與其它研究員一起看著一則紀錄片。
因為他們看到了太多的黑白影像,里面許許多多的人,早已經不在于人世,而這些人當中,有許多他們的父輩。
子承父業,不只是一種說辭,錢源天就是典型的例子,甚至于他的名字都有寓意,源于炎黃之天。
錢源天看著自己已經逝去的父親的影像,說出的話,讓大樓內一起觀看紀錄片的所有研究員,沉默不語的看著。
“現在我們華國無法與你們相比,可我沒有時間考慮現在,我只考慮未來,我的歸宿在東方,出生在東方,死亦在東方..”
一句簡短的話,配合著影像的內容,卻是透露著心酸,五年歸國路,又豈是說說而已,其中的難度與艱辛,他們早就聽自己的父輩說過。
五年沒能阻擋一個想歸家的游子,沒能阻擋游子想讓炎黃崛起的心。
十年的奮起直追,一輩子的奉獻。
讓許多研究者看著這一個紀錄片里的老者,眼框有些濕潤,那父輩,爺爺輩,一代代人的艱辛,讓他們感同身受。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故鄉,這句話是國外說的。
老者用實踐的行動,證明了這一句話的后半句,科學家真的有故鄉,哪怕千重萬阻,也阻擋不了一個科學家回家的心。
國外也用實際行動,否定前半句。
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科學同樣是有國界,有民族劃分的。
對于華國的技術封鎖長達幾十年,生來倔強的華國人,從最初的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進行模仿‘山寨’,到現在的華國制造,一切的路途是那么艱辛,那么的漫長。
中間有著無數人費盡心血的努力。
華國走過來了,它翻越了高山,走過道路的泥濘,躺過冰冷刺骨的小河,跨過遍地扎穿鞋底的荊棘之路。
一路經歷了風霜,腳底滲著還沒有干涸血,創造了屬于華國的高速道路,建造了屬于炎黃的現代化城市。
這個紀錄片,讓所有在場的研究者們,想起了目前一切的不易。
哪怕就是聶強軍提前審核過這個紀錄片,此時看著這一則紀錄片,也是面色嚴肅。
“一切太不容易了。”錢源天輕輕一嘆,他比其它人的感覺更深。
自己的父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只是蕓蕓研究者中的一員,還有著許許多多的研究著,默默付出著,當看著紀錄片,他真的感覺一切太不容易了。
一項研究,永遠不是靠一個人成事的,就像現在一樣,他雖然是龍五運載火箭的總負責人,但是有著無數的研究者,與他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