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緣略微遲疑了一下,還是與元瑤兩人落了座,已有明眼小弟子端來茶點:“小師叔,小師姑,請慢用。”
陳觀海見弟子離開,才對紀緣說道:“師弟啊,《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一句,我已琢磨了百余年,總是不得要領,不知師弟可有高見?”
紀緣用神識掃了一下茶盞,沒有下毒,沒有幻藥,沒有禁制波動,確信安全,才淺啜了一口茶,頓覺口齒留香,沒想到竟然是上品的靈茶,蘊含著極為精純的靈氣。
這陳師兄,也真是下了重本,自己若是不為他解惑,必然留下禍苗。
陳觀海若是知道紀緣竟然擔心自己下毒,怕是要被氣吐血。
紀緣放下茶盞,神色淡然,平靜地說道:“多謝師兄厚愛,我修為有限,資質愚鈍。不過,師兄要問的這句道經義理,我恰好略知一二。”
陳觀海大喜:“師弟,一定要不吝賜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紀緣淡然一笑:“師兄只是斷錯了句,聽師弟道來: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陳觀海聽聞之后,一下從榻上跳了起來,激動地拍著手道:“妙,妙啊!”
紀緣起身行了一禮:“師兄過譽了,不過是雕蟲小技,不足為奇。”
此刻,陳觀海體內靈氣涌動,他的命泉之中,神通種子靈光大放,不但彌補了道基不穩的殘缺,還打開了他的心竅,仿若撥開云霧見青天。
“師弟,你真是深藏不露啊,僅僅練氣境的道術修為,但對道法的領悟,就是我這個紫府境的修士,也望塵莫及,感激不盡,感激不盡!”
陳觀海拉著紀緣的手,神色動容,打算一會兒就去閉關,他現在體內的法力如海潮激蕩,似有突破屏障的沖動。
紀緣說道:“還望師兄不要伸張,免得引起禍端。”
陳觀海心領神會:“放心,師兄不會說出去的。”他定了定神:“對了,你是來領仙法大會鐵令的吧?”
紀緣點點頭:“正是。”
陳觀海一翻手,拿出了兩塊黑色三角鐵,上面刻著繁衍的符文,散發著淡淡的靈氣。
“三日之后,就是仙法大會了,一定要養好精神。”
陳觀海說著拿出一顆黑色鐵丸,遞給了紀緣:“小師弟,這是一粒劍丸,你修為尚淺,最好不要在仙法大會上嶄露頭角,若是迫不得已,遇到危險,可以祭出著劍丸保命。”
“多謝師兄!”
紀緣檢查了鐵令和劍丸,沒有做手腳,這才離開外事殿,帶著元瑤去了外門的后廚,打算備點兒食物,畢竟還有三天,不能老吃烤肉,對身體不好。
大廚西門狗蛋正在蒸饅頭,見到紀緣二人,大喜過望,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好了,他加入妙仙門已經有三十年了,但卻一直未能感應靈氣,若非是一手好廚藝,怕是早就被掃地出門了。他為掌門送茶時,路過大殿前的道場,正好聽到了紀緣的大義陳詞。當場就引氣入體,修為暴增到了練氣一重天的前期。
“見過小師叔,見過小師姑,你們怎么有空來這里?”
西門狗蛋一臉的興奮。
紀緣還是那么冷淡,只是說道:“我來取一些黃米和果蔬。”
西門狗蛋說道:“小師叔,后廚有的是精米細面鮮肉,你要多少,都是有的。”
這可不是他吹牛,妙仙門的弟子平常會獵殺大量的野物,不斷送過來。因為妙仙門普濟四方,百姓為了感恩,供奉了無數米面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