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達西.班納特的說辭,澤維爾一方面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卻表示無法接受。
這聽上去好像十分矛盾,其實它本質也是十分矛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感受。
前面的理解,是基于他上輩子的教育,以及經歷過的總總事情。
作為被殖民的瓦西里基子民,要反抗那些欺壓他們的領主,以及邪惡的殖民者,就道德而言,是根本沒有錯誤的,難道澤維爾能說,他們就不應該反抗,安心被欺壓嗎?
如果是的話,上輩子的孫先生就不應該領導革命,安心讓廣大華國人民承受災難,但是他有這么做嗎?并沒有,因為他擁有自己民族的尊嚴,知道要守護它,才會在危險重重的情況下,依舊挺身而出。
對此,澤維爾表示十分佩服,并將這股情緒,轉移到了瓦西里基人民的身上,雖然說他并沒有真的很支持這種行為,但從他當初主動出擊,在村民和士兵的戰斗之中站出來的那瞬間,你就能知道,他的立場到底放在了那一邊。
但是,理解并不代表能接受,這就是矛盾的點所在了,正如澤維爾之前所說的,他并不希望見到生靈涂炭。
可是,反抗又那有不流血的呢?雖然說在澤維爾的前世,那確實是有一些先例,比如某某馬來西亞什么的,可那都是因為它們的殖民國,也就是大英受到了重創,無暇管理它們才導致的。
而瓦西里基的管理者,米諾斯帝國,雖然國內有很多問題,北部也在和野蠻人打仗,可那畢竟依舊是個強大的帝國啊!它可不像那時候的大英,只要隨便一鎮壓,依舊是能輕松碾壓反抗者的。
并且,這時代也沒有什么反抗帝國主義的思潮,既然被征服了,就要接受別人的統治,在這個時代是很理所當然的。
因此,在這個時代,在這樣的瓦西里基造反,難度堪比在雍正年間反清,不能說是不可能,但是難度會很大,要是早個幾十年,或者晚個幾十年就有機會了。
不過達西的意思是他們已經等不下去了,他們必須在最近反抗,通過伊姆村的這次死人,號召全國的人民,一起推翻統治。
然后,新的瓦西里基就能建立,巴拉巴拉,總之是他們一堆理想之類的。
可正常人都知道,這樣的機會是不可能的。
所以到了最后,種種想法,讓澤維爾的態度逐漸匯聚成一個思想。
那就是,你死可以,不要連累其他人。
原本他想過,要不要繼續勸說達西,試圖用和平的方法解決。
比如當初在首都,他就看到了一些人在總督府前和平抗議,也沒有受到鎮壓什么的,和平的方法也可能是行得通。
但是,你要知道,那些人的最終要求,只是提高自治權而已,達西他們的最終目的可是重建瓦西里基啊!這真的除非米諾斯帝國自己主動放棄,否則是絕對不可能達成的。
本質上,這就導致了他們必須用出這種手法,也許他們也明白會因此而死掉,達西剛剛也提到過,但他卻表示,自己愿意為此而死掉。
那就沒必要勸下去了。
澤維爾對著達西嘆了口氣:“好吧,那就隨你的意吧。”
“但是,你必須先對村民們,說出你們要做的事情,允許他們退出。”
“然后,讓瑪麗和我們走吧,我和我的師傅能帶她,去一個好的學校讀書。”
這就是澤維爾的最終態度,讓死亡的人數盡量降低。
達西.班納特沉默了好幾秒,最終點了點頭,說道:“可以。”
作為一位哥哥,他不可能不愛自己的妹妹,只是‘國家大義’在他的心中,更加重要而已。
如果有讓她離開的機會,達西表示自己肯定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