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文,7歲。
“我們老師說了,貧窮限制了想象。”
“還要說多少次,你們老師教的東西,就是狗屁玩意。”
袁天佑正在擦拭盆栽的樹葉,動作很緩慢,也很小心。
袁長文:“才不是狗屁玩意吶,我們老師說了,那些有錢人的生活,我們根本想象不到。就像,窮樵夫會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一樣。”
“狗屁玩意。”
“那你說,你能想象帝國元首每天的生活嗎?”
袁天佑:“這算什么問題?帝國元首的生活跟我們沒有多大的區別。都要進食,都要喝水,都要睡覺,都要拉屎。而且,有時候還會拉稀。”
“……”
袁長文不服氣:“那你能想象,帝國元首每天都吃什么嗎?”
袁天佑:“你這話有點好笑,我怎么知道他每天吃什么。”
“所以啊,就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袁長文很得意。
袁天佑:“那,帝國元首能夠知道我每天吃什么嗎?按照你的說法,帝國元首不貧窮,所以他的想象沒有被限制。那么,他能想象我今天是吃白菜還是吃排骨嗎?”
“你,你這是屬于詭辯!”
“你這是,用情緒在反抗。”
袁長文不愿意承認自己輸了:“窮樵夫會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貧窮就是會限制想象!”
“哎,按照我們剛才的例子,帝國元首無法想象我們今晚吃什么,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宣稱,富裕限制了想象?既然是這樣,貧窮限制了想象,富裕限制了想象,這究竟想要表達什么?列舉限制想象的各種元素嗎?”
袁長文愣住,突然有些不明白,原本自己認同的這句話,究竟有什么含義。
袁天佑:“因為你們老師根本就沒有長大,只是被恐懼鞭笞著前行。他會宣稱貧窮限制了想象,是因為他自己貧窮,是因為他自己恐懼自己的貧窮,于是這樣宣稱之后,仿佛大家都應該去追求金錢。
認可貧窮限制了想象這句話,就是在認可貧窮是一件壞事。在他狹隘的腦子里,他以為他自己找到限制想象的關鍵點,其實依舊也只是他卑微的知識做出判斷而已,依舊只是恐懼在鞭笞而已。”
袁長文似乎沒聽懂,有些迷茫的爭辯:“但,窮樵夫會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呀。”
袁天佑:“哪個窮樵夫這樣認為的?你能找出來嗎?或者,你遇到的哪個窮樵夫,會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
“這……這是比喻。”
袁天佑:“沒錯,就是比喻。但比喻是真的么,比喻是‘肯定’么,比喻是‘百分百的是’么?窮樵夫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這就是人為編造的肯定句,只不過贊同人數較多而已。
但依舊無法改變,這只是人為的編造。用這個編造來說明,貧窮限制了想象,但這個編造本身就不真實。而為了讓這個編造變得真實,又用貧窮限制了想象來證明,窮樵夫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
這是循環論證,也就是所謂的鬼扯。來,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讓你更加清楚的明白什么是循環論證,然后看清楚,你們老師講的究竟是怎樣的狗屁玩意。”
袁天佑拿出紙和筆,寫下:
為什么神真的存在?因為《拜博經》這樣講的。
為什么相信《拜博經》是真的呢?因為《拜博經》是神留下的。
袁天佑:“你自己看,這是不是鬼扯?”
袁長文看著文字,仔細對比“窮樵夫認為皇帝用金斧頭砍柴”以及“貧窮限制了想象”,發現似乎真的是這樣。
可是,
“貧窮限制了想象,這句話錯了嗎?”
袁天佑:“沒錯,這句話沒錯,但只是毫無根據的肯定句。只是在狹隘的腦子里,用卑微的認識所總結出來的。嚴格來說,這句話是在某個范圍內才能成立的話語。
只要我找到任何一個貧窮卻沒有被限制想象力的人,那么這句話就是鬼扯。而這種某個范圍內才能成立的話語,我們一般稱之為……偏見。”
還有一句話,袁天佑并沒有說出來。關鍵在于,內心的情緒有沒有當真。
…………
刑堂。
老大看了看這紙條,看起來是提醒,但誰都知道,這是一種挑釁。
怪盜之所以成為怪盜,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抓住。一旦抓住之后,就沒有那么多帥氣的傳說跟隨,仿佛怪盜才是正義的一方。
另一方面,怪盜確實很怪。宣稱“美,不應該被隱藏”,于是偷盜寶石。直接送到展覽廳,將寶石放在一個空的展覽柜,寫下文字說讓大家來品鑒。
“你們這里,誰被之前的老大懷疑過?”
清清舉起手。
“我被懷疑過。”
“理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