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尋找,那玩意你是無法扔掉的。只是現在你的關注點,在于各種事物之上,只是用這些事物來遮蓋那玩意。一旦你停止關于這些事物,扔掉這些局限的東西,那玩意自然就會出現。”
——《首彳經草稿》
“爸,我們明天要去船上嗎?”
袁長文問。
但袁天佑,似乎一直皺著眉頭。
“爸,如果要去的話,我準備一會給長馨買套新衣服。據說都是些商會的負責人,讓長馨穿套新衣服,不會被人笑話,估計她自己也會開心的。”
袁天佑:“我還不能確定。”
“爸,請帖昨晚就送來了,現在已經第二天中午了,你還沒有思考好?”
袁天佑:“我沒有思考,我已經很久都沒有……”
“我知道,爸,你想說順流對吧。我知道你不用思考,不用權衡,不相信腦子這種局限玩意所得出的任何判斷。但是,現在問題就是,我們究竟要不要去船上。你的順流,有答案嗎?”
袁天佑:“沒有。”
“那要不要去?”
袁天佑:“我不知道。”
“啊!”
袁長文知道老爸的狀態,這十四年來,自己一直都知道。
沒法說服老爸,因為老爸根本就不思考不權衡,這種人怎樣說服?
袁天佑:“不用著急,到時候自然就會有答案。”
…………
草堂,下午。
當張帥走進教室的時候,張十三刀突然明白,為什么早上張帥會說“一會見”。
原來,他要來講課。
老師:“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個月都有慣例。請一名畢業生回來,給大家講講畢業之后在社會上的一些感觸。這些感觸因人而異,也許對你有用,也許對你沒用。老師還是那句話,視野比知識更重要。”
張帥走上講臺:“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的天賦是【我是理科生】,技能束縛術。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發現,大部分人其實活得都很混亂。在我看來,是因為之前在學校的成績不太好的原因。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被人反駁也很正常。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學校里的東西沒用。我們學習這么多東西,畢業之后,幾乎全部忘干凈。于是,大多數人宣稱,學校里的東西沒用。
但在我看來,學校已經把最有用的東西交給我們,可我們卻一直不知道。這個東西,可以一直使用,并且非常有效果,不管是社會還是哪里,這樣東西可以伴隨你的終身。
而我為什么認為大家活得混亂,又為什么認為活得混亂的人是因為學校成績不好,其原因跟這個東西也有關系。因為你如果成績好的話,就應該更容易明白這個東西。那么,學校究竟給了我們什么東西?”
張帥停下,似乎想要看看在座的同學有沒有能夠回答上的。
但是沒人回答。
“我們不斷的做題,不斷的考試,這個東西一直隱藏著在。當我公布答案的時候,你們肯定都會知道。就是,‘已知條件不足,無法解答’,對不對?我們所有的習題,所有的考試,都是建立在這上面的。
如果一道題,已知條件不足,那么我們就可以說這道題是錯題,或者說,這道題因為條件不足所以無法解答。這個東西,才是學校一直交給我們的,才是可以讓我們受用一生的東西。
來到社會,大部分人都會變得不習慣,為什么?因為已知條件不足,因為自己掌控的東西沒法得出結論。這就會讓人產生混亂,于是,也就分成了兩類人。一種,就是拼命去想要獲取更多的已知條件。
而這類人里,又分為兩種。要么,是知道自己所掌握的已知條件不夠,于是不斷追求,并且一直都知道,自己就算追求再多的已知條件,手中的已知條件依舊無法得出直接而肯定的答案。
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然后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隨便去看一點東西,就宣稱某個結論。這種人,根本就不知道所謂的已知條件不足這事,也就是我所謂的生活很混亂,一會相信這個一會相信那個。
如果在學校里成績好,那么就能很快反應過來,自己不知道怎樣才能賺大錢。因為已知條件不足,所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焦慮根本就是鬼扯。就像明明條件沒給夠,卻偏偏要解這道題一樣,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嘛。
某一行很賺錢,就代表你做這一行,就能賺錢?首先,你要承認自己不知道,承認回答這個問題的已知條件不足。其次,就算你做出某些行動或者決定,你也要知道,這只是在已知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自己的猜測。
最后一類人,就是知道已知條件不足,并且永遠都不足。于是,放棄尋找更多的已知條件,放棄解答所謂的人生問題。就像做題一樣,直接放棄解答。看看我的天賦,這才是理科生。”
張帥笑了,似乎對自己的天賦很滿意。
“然后,你們再去看看你們的父母,再去看看你們身邊的大人。就會發現,正如天佑大人說的那樣,很多大人其實根本就沒有長大,就是小孩子。一個連已知條件不足,都不知道的大人,你說他能大到哪里去?”
掌聲響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