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長文,9歲。
“爸,我們老師讓我們寫一篇文章,客觀評價一下自己最喜歡的電影。”
“你要去看電影?”
袁長文:“不,我已經寫完了,想讓你看看,是否客觀。”
“不用看了,肯定,不客觀。”
袁長文:“爸,你看都沒看,就下結論。”
“很簡單,如果客觀評價一部電影,那么能講的很少。比如,這部電影的時間長度。這部電影98分鐘,好了,你就沒有更多可說的了。如果你說,98分鐘有點短,那么這就不是客觀評價,而是你的主觀判斷。
你可以評價這部電影的配樂采用了什么音符節拍,但你不能說這個旋律突兀還是協調,因為這同樣是主觀判斷。你可以評價電影里的人物有哪些演員,但你不能說演員是好是壞,因為這依舊是主觀范疇。
現在,請告訴我,你的文章里,有多少是客觀評價,又有多少是主觀判斷?”
袁長文:“額……全部都是主觀判斷……但按照你這樣講,那些影評人的評論都不是客觀的咯。”
“對啊。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人認為,某個影評人的評價很客觀。是大家都不理解什么叫做客觀嗎?那些評論,怎么可能是客觀的吶?我很難相信,大家都是弱智嗎?”
袁天佑重新擰好帕子,重新擦拭那片已經擦拭過的葉子。
袁長文:“那按照你的說法,就不要評論咯?就沒法評論咯?”
袁天佑:“對啊,我也不明白為什么要去評論。把一個東西拆開了,各個部分詳細評論。這樣那樣,洋洋灑灑幾千字的評論,但全部都是主觀判斷。而且,這種拆開了細說,看起來很詳細,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
整體帶來的感受。就像,我不需要知道橘子的酸度,也不需要知道橘子的營養成分,更不需要知道橘子什么果皮厚度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玩意。什么都不分析,咬下去,那帶來的感受,就足夠了。
因為那一瞬間的感受,已經包含了所有。你拿著橘子的感受,你看著橘子的感受,你聞著橘子的感受,你咬下的感受,你品嘗到的感受,這些全部匯聚在一起,形成總體的感受。
這玩意,沒法描述,也不需要描述。當你去分析的時候,已經錯過了這種感受。就像你的影評,你已經錯過去欣賞這部電影,完全放空的去欣賞,完全任由電影各方面的感受疊加在你體內。
你腦子里只有那些數據,只有那些判斷。什么光線運用什么鏡頭節奏,你自己的思考,阻礙了電影進入到你體內。當然,如果你更喜歡通過自己的評價來獲取別人對你的關注,那么當我沒說。”
…………
密室。
“喲,你們都醒啦。看來藥效不錯嘛,你們都睡到現在才醒來。”
清清感覺到一股血腥味,濃郁到似乎自己泡在血水里一樣。
“作為試驗品,就是要保證自身的狀態良好,而多睡覺就可以很好地恢復疲勞。對吧,清清?”
清清睜開眼,發現自己在籠子里。
被關在籠子里?!
回想一下,昨晚,突然有人沖進來,但就沒有相關記憶了。
清清:“聊天之前,首先應該互相介紹自己,對吧?”
這人是誰?這里是哪?清清看著那人,陌生人。
為什么這家伙知道我的名字,而且,看樣子還知道我的天賦是【多睡覺】?
哦!
奪天祭?!
清清打量著四周,到處都是尸體殘骸,有些是人類的,有些是野獸的。
自己被關在籠子里,而籠子就在地面上。不遠處地面的兩邊,似乎還有樓梯可以繼續下去。只是被欄桿擋著,這個角度看不見下面有什么。
這就是陳哥所謂的密室?
空間很大很寬廣,沒有什么隔斷,一眼便看清楚四周。而兩邊可以下去的區域,就像被抽干水的泳池一樣,依舊在同一個空間里。
“名字只是代號,只是方便稱呼而已。不過,我想,你應該沒有機會稱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