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座。
每個百姓都知道天書陵的前陵只有十七座碑。
但是當陳長生,葉秋,莫輕舞破解了十七座碑以后,他們卻并沒有被天書碑傳送到后陵。
依然是前陵。
依然有一座碑廬。
這是不為人知的第十八座碑。
……
在折袖和軒轅破掉隊以后,緊接著是梁半湖和關飛白以及唐三十六。這仨人被中間的幾座碑困住了。之后又過了幾座碑就是七間了。
茍寒食的進度是僅次于葉秋他們的。
他已經快解讀到第十七座碑了,雖然速度已經慢了下來,但是很明顯繼續的解讀碑文也只是時間問題。但已經被莫輕舞他們落下了。
所以就錯過了一個機緣。
沒有看到這不存在的第十八座碑。
其實以茍寒食的資質,解讀完第十七座碑以后未必不可以看到這前陵真正的最后一座碑。
但是恐怕那時候,即便茍寒食看到了也來不及了。因為他到時候看到的一定會是一座斷碑。
但現在……卻不是。
……
這世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前陵有第十七座碑。當然也有少數人知道其實有第十八座碑存在。
比如圣后娘娘。
比如教宗大人。
比如各大主教。
以及一些天賦卓絕的修行者們。
這些人中沒有荀梅…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王破呢?
荀梅利用三個月的時間解讀前陵碑,這樣的資格都不能讓他看到其實還有第十八座碑。
不。
應該說是整整三十七年。
登山的路只有一條,除去神道不說,每一次觀碑都要經過前邊的石碑。所以荀梅如果想要看后邊的碑,那就一定會次次經歷前陵碑。
但是他的筆記之中始終沒有第十八座碑的筆墨。
以荀梅來作為一個界限。
至少說明了在荀梅之下的那些人看不到第十八座碑。那么…就真的可以排除九成九的存在了。
要求實在太嚴格了。
以至于無數年以來,都沒有第十八座碑的消息傳出去。
這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周獨夫把第十八座碑掰了的原因。純粹是因為符合觀看標準的人太少了。不然的話,總會有消息傳播出去的。
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但如果你根本就來不到此地呢?卻有絕對嚴苛的標準。
想要看到真正的前陵最終碑,必須要有正確的解法。但什么才是真正正確的解碑法呢?
每一個能解讀出來碑文的修行者應該都會認為自己的解法是最正確的解法。但事實上,只要沒有看到這座碑,那么就都是錯誤的。
是的。
對于解讀天書碑,很多年前會以解讀碑文的時間來評判。但這恰恰是最錯誤的事情了。
如果你能夠完完全全的看懂一座碑,哪怕只有一座,也將會收獲到讓你意料不到的驚喜。
所以后來那記錄解碑時間的東西被圣后派人毀了。
可是圣后其實也錯了。
她的境界高深。到現在看來,已經不遜色當年的周獨夫了。所以看待問題的方式當然不一樣。
但普通人怎么可能有如此心境呢?
天海圣后其實已經隱隱的指出了一條道路。但是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然后做到呢?
并不是破解碑文的速度快了就可以看到這座碑。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