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大秦帝國之所以覆亡,主要的問題還是在大秦國策以及秦二世的身上。
“稟公子,陛下在書房之中,已經一個時辰了!”
趙高見到是秦歌,眼底深處掠過一抹恭敬,他可是清楚,眼前這個少年的受寵程度以及手段有多厲害。
他伴隨在始皇帝的身邊,對于這種感觸才比任何人都深,甚至于在趙高看來,將來若是始皇帝不插手,大秦諸公子沒有一個人是眼前這個少年的對手。
一念至此,趙高:“公子,要不要臣去稟報?”
“不了!”
搖了搖頭,秦歌,道:“我來了,父皇也不會不見,一墻之隔,就不用麻煩了!”
“諾。”
.........
走進書房之中,秦歌肅然一躬,道:“兒臣秦歌拜見父皇,父皇萬年,大秦萬年——!”
“你來了啊!”
聽到秦歌的聲音,嬴政從長案之上抬頭,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坐,要喝什么自己倒!”
見到嬴政一臉的疲憊,秦歌走前幾步,道:“父皇,不必太勞累了,父皇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政務可以交給丞相府。”
“哈哈哈........”
輕笑一聲,嬴政一字一頓,道:“大秦帝國新建,各項制度都是初創,交給其他人,朕不放心,為了大秦,朕沒事。”
“父皇圣明!”
秦歌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和那一個皇帝相比,始皇帝都算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大秦帝國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幾乎大多數都是影響千年的政策,都需要始皇帝親自點頭,不能假于人手。
對于這個中年,秦歌還是很佩服的。
放下手中的竹簡,嬴政看著秦歌,道:“你不在教育署之中坐鎮,突然前來咸陽宮,有什么事情?”
他心里清楚,秦歌基本上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只要是秦歌走進咸陽宮,基本上都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議,否則秦歌不會輕易前來,而且他也沒有多少時間與秦歌閑談。
畢竟此時此刻的大秦帝國,正處于最關鍵的時候,只要是大秦帝國的官吏,就沒有人敢不慎重以待。
“教育署之中有蕭何與張蒼負責,一時間,兒臣不需要坐鎮!”
見始皇帝問到,秦歌解釋了一句,隨及笑,道:“父皇,兒臣此來是向父皇辭行的!”
“辭行?”
呢喃一聲,嬴政猛地站起身,看著秦歌神色凝重,道:“現在正是推行秦言與小篆的關鍵時刻,你不在教育署之中坐鎮,打算去什么?”
由于了解秦歌不會無的放矢,嬴政沒有直接的問責,而是反問了一句。他心里清楚,秦歌遠比扶蘇等人要靠譜的多,不至于亂來。
“父皇,如今咸陽朝廷之中的小篆與秦言已經推行完成,蕭何與張蒼兒臣留在關中,有他們負責關中秦地的小篆與秦言的俄推行。”
“兒臣此行的目的便是為了讓父皇下詔,讓各地官吏在學會小篆與秦言之前聽從他們號令,否則兒臣擔心各地官吏不配合。”
“至于兒臣打算東出山東六國故土進行秦言與小篆的推行.........”
聽到秦歌的話,嬴政沉思了許久,方才一字一頓,道:“為何是你去山東六國之地,而不是蕭何與張蒼前往?”
“你可知道因為你的身份,前往山東六國故土危險性有多大?”
這一刻,嬴政是發自肺腑的擔憂,他清楚秦歌身份已經傳遍中原,在這個時候,只要是秦歌出現在山東諸地,必然會有人鋌而走險。
而嬴政在秦歌的身上有很大的寄托,以至于他很不放心。
“父皇,兒臣乃大秦皇室中人,在大秦危難之際,本就是兒臣等人奔赴之時,豈能因為危險而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