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用大碗接了兩碗水,開始揉面。
是的,系統獎勵的清湯面,是從面條的做法開始的。
如果說世界上揉面這樣技術都有標準的話,那袁州既是最標準的教科書,又是最不標準的學徒,因為其動作中帶著明顯的個人特色,但卻是最優美的。
面團在袁州的手下慢慢變得光滑細膩,微微發黃顏色也變成了帶著油光般的感覺,面粉的香氣內斂,基本聞不出來了。
在琉璃臺的另一邊撒上一些干面粉,袁州拿出面團開始使用搟面杖,用來搟面。
當然搟面杖也同樣不平凡,袁州所用的搟面杖是‘走槌’中的大搟面杖,專門用來搟面條。
而袁州的搟面杖是用香椿木所制。
成才的香椿木可與上等紅木媲美,甚至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在單州賽仙臺謫居時,就常以香椿木為枕,而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和大戶人家才用香椿木、楠木、紅木做家具。
這根搟面杖卻是使用百年香椿木的樹心所制,其心材紅褐,略帶金黃,刨之光滑如鏡,且濕木時清香宜人,還有“百木王”的美稱。
當然,這只是系統提供的搟面杖而已。
“嘎吱嘎吱”
面團在琉璃臺上發出優美的聲音,這是好面粉才有的聲音。
袁州的速度很快,不過一會功夫就已經進行到切面的環節。
從下層拿出一個竹篾,把搟的厚薄適中的面皮堆成三層,用切面刀開始切面。
“當當當”
切面刀和琉璃臺接觸的聲響,每次都清脆而動聽,隨著這樣的聲響,面條也隨之切好,每條的長約三十厘米,粗0.1厘米,碼放好,堆砌在青翠的竹篾里。
拿出碗中剩下的面粉,均勻的撒在做好的面條上面,直接放進寫有保鮮柜字樣的柜子里。
“終于可以開始煮面了。”
袁州擦了擦額頭上的微微汗意,打開那個專用的煮面鍋。
智能的耐高溫陶瓷中間的一格直接自動注滿七分的水位,不過十秒水開始微微沸騰,袁州抓出兩把面條丟了進去,瞬間面條隨著沸騰的水開始在鍋里舞出各種美麗的姿態。
“系統說一下這個面粉的來歷吧。”袁州現在基本是必問這樣的問題,如果不問怎么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么多好吃的等著自己呢。
系統現字:“小麥的最早種植區為兩河流域,那里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麥的地區,”
“其中華夏的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并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當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麥被帶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區后,發生了自然雜交,其雜種經染色體自然加倍后產生了普通小麥。”
“本系統選用的小麥為第一代自然雜交最為完美的一代,選用含角質粒50%以上的小麥稱硬質白皮小麥,比起紅皮小麥,白皮小麥呈黃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高。”
“此特種小麥專用于上供,是極品小麥。”
“真是皇帝般的非凡待遇,先是貢米,現在又是貢麥。”袁州喃喃自語。
這個時候鍋里的面條也快熟了。
傳說中的清湯面,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