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這次處理鴨子的時候,選取的是陶瓷刀,鴨肉在切割過程中,不能和鐵器沾邊,因為鴨子屬于溫性食材,而鐵則會破壞這個溫補的性質,從而降低鴨子的營養價值,以及口感。
而這兩點都是袁州非常重視的,自然的,袁州處理的很小心。
凈膛后的樣子皮質緊致,色澤光亮,看起來就是知道是個好鴨。
“唰”袁州拿起陶瓷刀,對準放在案板上的整鴨,啤酒鴨是需要斬塊的。
袁州動刀是有精確考量,鴨子有骨頭,是以每塊肉的受熱就很重要也,需要根據鴨骨的大小來決定上面的鴨肉厚度,并且不能使之皮肉分離。
所以袁州下刀干凈利落,每一刀下去都是剛剛好的大小,看起來不一樣大的鴨肉卻每塊塊分明,重量相同。
不要覺得很邪乎,實際上很多老廚師都能總結出這個經驗,只不過袁州做的更為徹底。
一只鴨,出現在袁州眼中,已經不是完整的了,已經是塊塊分明的了。
鴨塊焯水洗凈,然后開始準備輔料,蔥姜蒜再加上辣椒,工工整整的切好放在盤中。
要是強迫癥看見,一定會很舒服,紅綠黃三種顏色規規矩矩的放著,就連切好的辣椒頭都朝著一個方向。
袁州廚藝好是磨煉出來的,但速度快就是因為熟能生巧了,一鍋燒好的沸水咕咚咕咚冒著小泡。
“嘩啦”袁州下入鴨塊,暗紅色的鴨肉和肉色的鴨皮立刻收縮,變得緊實,里面的血水被擠壓出來。
“可以了。”袁州腦中仿佛閃過這句話,然后手上不停的開始撈起鴨肉。
“叮鈴”這聲音是鴨骨外露的骨頭撞擊瓷盤的聲音,微微冒著熱氣,光是看著這樣的鴨肉,馬志達就已經胃口大開了。
“真想吃,可惜還沒好。”馬志達念叨。
接下來袁州端起鴨肉,用清甜微冷的泉水快速沖洗,并且把水分瀝干,與此同時另起一鍋開始熱油。
等到油溫升高,冒起白煙的時候,袁州直接一手端起兩個碟子。
“唰”一聲,將盤中的姜片與蒜瓣爆香,再倒入醬汁,把姜蒜的香味徹底展現炒出。
等到姜蒜微黃,再倒入鴨肉翻炒,說起來,如果有老食客仔細觀察,就能看出一個特點,袁州每次的翻炒是有規律的。
也不知道是有特殊的技巧,還只是袁州強迫癥,接下來就是常規步驟,直接加入蔥段,和鴨肉一起煸香。
這一步的作用是將鴨多余的油煸出,但要追求更好的口感,袁州會在這前面多一步,那就是先加入一小勺白糖水,之后再放入蔥段。
加鹽和醬油,馬志達胃口偏重,所以這兩種調料,袁州加多一點,這就是看人下料,百人百味了。
說起來,鍋鏟在袁州手上,就好像鋒利的寶劍在劍客手中,幾下翻炒,就好像是精妙的劍招,佐料與醬汁,均勻的包裹在了鴨肉上。
這個時候,袁州拿出生啤,直接倒了半扎啤酒,大火燒開后,改小火蓋上蓋子燜煮。
另一邊袁州開始上手做芋兒雞了,袁州一下是四個鍋同時用的。
說起來啤酒鴨的口味獨特而濃厚,燒煮之后酒精散去,留下啤酒花以及麥子的清香中和了鴨肉本身帶點的膩味,兩者是非常完美的搭配。
“馬志達果然有眼光。”袁州日常自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