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說話的聲音很輕,輕到邊上的程瓔都沒聽清。
“師公,您今天雕什么?”程瓔好奇的看著桌面擺著的東西,很有些奇怪。
程瓔是陪袁州去買過菜的,一般買的都是根莖類或者是瓜類的菜,這樣的菜才能雕刻。
而現在袁州平時擺放雕刻食材的桌面上卻擺著一截青綠的竹筒,一塊手掌大小,但卻深厚的石塊,還有一截看不出是什么樹木的木頭,甚至那木頭的外皮都還在上面呢。
“非食材類的雕刻。”袁州道。
“咱們做廚師還要會這個嗎?”程瓔表示嚇住了。
“我需要會。”袁州道。
“可是,這個和廚藝好像沒什么關系?”程瓔小心翼翼的說道。
“這些可以練習手腕力量,手腕的靈活度,以及對各種軟硬不同食材的掌握,并且可以當做美食的器皿。”袁州難得說出這么一整段的長句子。
“可是師公你的雕刻已經非常非常厲害了。”程瓔真心實意的說道。
“不,還差得遠。”袁州搖頭,想起了那還沒著落的雕工下篇。
“師公,你對自己的要求真是太高的。”程瓔佩服又感慨的說道。
“這樣才能進步。”袁州開始一手拿刀一手拿起一只竹節,準備雕刻。
“師公加油,師公是最厲害的。”作為一個只差袁州三歲但卻只會一點西點的咸魚,程瓔果斷的開始喊起了666來幫袁州加油。
袁州點了點頭,然后開始觀察手里的竹節。
這竹節想來是竹子中間的位置,粗細約有袁州的手腕大小,一共是兩個竹筒,中間有一個明顯的略帶淺黃色的竹節。
切割處很是平整沒有木屑,外層的綠色也鮮艷的很,摸起來還略帶水潤的觸感,應該是剛剛切割下來的。
袁州用手捏了捏試探了一下竹筒的軟硬程度,然后就在手上把竹節翻轉了個個,再次仔細的看了起來。
每次面對新的食材,或者是雕刻材料的時候,袁州都會仔細的觀察,做到心里有數這才會開始雕刻。
而現在袁州觀察這個竹節的時間就比平時久一些,畢竟這是他第一次雕刻竹子。
“用浮雕的手法做成一個兩頭可用的容器。”袁州心里的想法漸漸成熟。
“我千年前的同鄉蘇軾可是說過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那就雕些雅的。”袁州拿起竹子第一個浮現的就是這句詩,心里也就決定了雕刻什么樣的圖案。
袁州右手握緊神跡菜刀,左手虛虛的握住竹筒,毫不猶豫的直接開始下刀。
鋒利的菜刀切割在竹子表面的時候一點聲音都沒有發出來,順利的隔開表層的綠色竹皮。
其實竹刻也稱竹雕,這項技藝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各地,并且在明朝的時候發展到鼎盛,也由此誕生了兩個派別。
一派是以金陵竹刻為代表的金陵竹刻,另一派則是以魔都為代表的嘉定派。
當然在這兩大派別之下還有許多的派別,但以這兩派為代表,而系統給袁州的可不光光是竹刻,還有木雕、石雕、骨刻等等這些。
是以袁州吸收這些技藝的時候是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來首先練習,那就是留青的雕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