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聽過耳然后記住了多少碗清湯和紅湯,直接開始準備了起來。
首先這肥腸粉的第一步就是打碗碟,袁州一字排著在流理臺上十四只三兩大碗。
每一只大小相同的大碗都是玉白色的瓷底,碗邊繪著清淡的荷花紋,袁州直接一手拿調料碗,一手拿勺子開始準備作料。
第一個添加的就是雞粉,袁州用的雞粉不是雞精而是熬制的濃雞湯加入小河蝦碾制成的曾鮮粉,不過這個粉袁州只在紅湯里加了小半勺。
“唰唰唰”袁州一手換盒子,一手不同的舞動潔白的井鹽少許直接撒入每個碗里,接著轉動碾磨瓶現磨胡椒也飄進了十四個大碗里。
新制剛剛放涼的紅油辣子,切的細細脆脆的芽菜沫,還有些蔗糖水全部依次加入大碗。
接著就是色澤飽滿的秋油每個碗里添了一些,當然這些調料袁州每個碗放的都不一樣,都是根據個人的口味濃淡來放的。
十四碗肥腸粉袁州昨晚就已經燉上了湯底,剩下的剛剛已經完成,最后就剩下切肥腸和燙熟紅薯粉,這樣做起來自然快得很。
袁州把用溫水泡開的紅薯粉直接下到剛剛煮滾的湯底里汆燙,汆燙用的是細網竹篾,漏斗樣式的。
大長筷子那么一夾就是大半漏斗,紅薯粉直接全部浸入湯底,這時候有小小的一片白云一般的豬肺浮了起來。
這豬肺袁州灌水洗凈了許多遍,最后從昨晚一直小火熬制到今天縮小變成了猶如白云一般的潔白細軟的樣子。
期間還有豬骨的骨髓油脂被煮出,冒著白白的蒸汽,雖然聞不到味道湯水看起來也只是泛著清淡的白,但也能感覺到很香,讓人忍不住流口水。
最奇怪的是同時汆燙這么多紅薯粉那湯底還是那樣清亮亮的樣子,一點也沒有外面小店那樣浮出的白沫。
大約一分六秒后,袁州按照個人軟硬不同的口感開始往大碗里盛肥腸粉。
“嘩嘩嘩。”只見袁州右手拎起竹篾的長把輕輕一抖那湯汁瞬間就不滴了,配合著左手沖湯的同時直接把紅薯粉倒入碗里。
是的,袁州是一手倒粉進碗一手用勺舀湯沖勻剛剛碗里放的作料,這樣沖勻作料的同時也能保證剛剛進碗的紅薯粉能充分的沾到作料保證每一根的口感和味道。
特別是紅油湯碗的時候,袁州左手的熱湯往里倒,那紅亮亮的油帶著白色焦香的芝麻浮起,這時候晶亮略帶灰色的紅薯粉加入進來,那油亮的紅油直接裹住進碗的粉絲,配合的恰到好處,視覺效果勾人之極,讓人人不咽口水。
每一碗袁州都是這么做的,包括清湯的肥腸粉。
紅薯粉剛剛倒入碗中,袁州立刻撈起湯鍋里煮過然后鹵制的肥腸開始切了起來。
“咄咄咄”刀和案板發出輕微的接觸聲音,不一會肥腸就被切成了大小相同的小塊。
切的時候袁州全程沒有用手碰到肥腸,一個是為了干凈不沾染味道,二一個則是這非常還滾燙著根本不能用手拿。
“唰”切完后,袁州刀尖一挑,案板上的肥腸就乖乖的落入湯碗里,激起一陣小小的波浪,但湯汁沒有灑出一滴。
這就是出刀重,落地輕,所以不會灑出湯汁。
每一碗肥腸的數量都是一樣的,每一碗紅薯粉的數量也是一樣的,從開始做到做好,也就只有袁州能把一道簡單的肥腸粉做的猶如藝術一般既美觀又嚴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