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正經來學習廚藝的,可不是為了吃,沒錯就是這樣,至少他們自己是如此認為。
等周佳端著托盤走到四人面前的時候就發現,四人面前都擺著顏色各不相同的硅膠碗。
排排坐,赤果果。周佳保重不自覺的想起了這句話,四個年紀加起來快到兩百歲的中年男人端坐在位置上等吃的畫面。
嗯,畫面太美,周佳表示有點不敢想,還好憑借在袁州小店歷練出的過硬的職業素養忍住了吐槽的**,表情平靜的把四人的豆漿和油條擺到了他們面前。
“您四位的餐點已經齊了,請慢用。”周佳說完,收起托盤再次去忙碌了。
“謝謝。”郝誠四人異口同聲的致謝,然后低頭看向面前的餐點。
其中郝誠不著痕跡,悄咪咪的小心的吸了一口面前豆漿散發出來的豆香味,然后才嚴肅的開口:“來大家分自己的豆漿。”
說著首先自己端起碗往邊上的人倒自己碗里的熱豆漿。
郝誠點的熱豆漿,邊上的胖子劉理則點的冰豆漿,接著汪強也點的熱豆漿,而年輕的黃飛則是冰豆漿。
點的時候四人就想好了,這樣四人就能輪轉一圈的分到相同的豆漿了。
便攜式的硅膠碗并不大,底部只有女孩子的手心大小,高度也只有半個手掌高,直徑則只有十厘米,這樣的碗是真的不大。
哪怕食客們一致吐槽袁州小店的菜品分量極其少,但實際上這端上來的豆漿還是能倒滿這樣的硅膠碗兩碗半的。
但郝誠四人卻有致一同的只給對方倒了半碗豆漿,并且大家倒的量還出奇的一致。
“油條就不用分了,我覺得每人的都一樣。”劉理道。
“嗯,那么油條暫時不分,開始吃吧。”郝誠點頭道。
“開吃開吃。”汪強道。
而黃飛不愧是四人中最年輕的一位,是以他的手速也是最快的,只見他直接端起碗就開始喝了起來。
黃飛出生廚藝世家,其祖上雖然沒做過御廚,但卻一直是兩淮大鹽商家里的廚子,可想而知其是家學淵源了。
開始聽聞袁州的時候,黃飛面上不說,但心里是不服氣的,他今年不過三十四,卻在淮揚菜中不論是廚藝還是刀工亦或者是整體的廚師造詣已經是排的上名號的大廚,這份成績說句天才也不為過。
但隨著他師傅也就是他父親,周邊的老一輩都對袁州推崇有加,甚至有人直呼袁州的廚藝超過他自己的時候,黃飛才開始重視袁州,甚至視他為對手。
但不等他黃飛找到挑戰袁州的機會,就等來了袁州個人廚藝展震驚整個東南亞,得到個人廚藝展史上最高分的消息。
惹不起,惹不起,黃飛內心第一感受。
那時候黃飛專門找了視頻來看袁州個人廚藝展上的表現,哪怕以最挑剔的眼光來看,黃飛也只能找出袁州沒穿廚師服,而是漢服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
好就的好,哪怕對袁州有意見,也不得不承認這點。
況且在袁州成名后,他身著漢服做菜,甚至成了袁州的個人標簽。
真是如此,只要自身手藝扎實,即使是不足,也會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匠人風范。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黃飛聽說郝誠的計劃后毫不猶豫的就跟隨而來了。
“我要看看這一碗普通的豆漿在袁主廚你的手里能有什么樣的變化。”黃飛抱著這樣的心情喝下一口豆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