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感覺烏海跟著李研一學壞了,說話都會懟人了,后來又想,好像并非這樣,關于吃上面,烏獸懟人一向很厲害。
王鴻有寫過,廚神小店有四大懟人金剛——食評懟人金剛李研一、順路懟人金剛楚梟、數據懟人金剛俞矗、懟人金剛獸烏海。
很快兩人開始瀏覽私人博物館。
“還挺有本事的,居然還這東西。”烏海看著一支展覽的筆道。
袁州不畫畫看不出筆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等著烏海解釋。
“這種筆叫水滴墨香,具體工藝我不知道是如何,據說是筆桿之中裹墨條,然后要寫的時候,用水一滴,筆尖就可以出墨了。”烏海解釋。
筆桿里裹墨,應該沒這種操作吧,袁州想了想水滴墨香筆,應該不是這樣的操作。
“具體我也不清楚,但水滴墨香在清末都已經沒人制作了,我也只見過一次,沒想到在這里還有保存。”烏海道。
很多手藝,都被科技進步而淘汰,但它的確有被記錄的意義。
轉了一圈,大約四十多分鐘,有不少東西烏海都認識,別看烏海不著調,但實際上作為畫家,他所知道的東西是非常多,很博學的。
袁州也認識不少,很多東西是連木匠和飛指大師告訴他的。
又過了十幾分鐘,趙綸擇從后面走來。
“已經完成了?”袁州詢問。
“初步保存好了,要像那些一樣能夠保存很久,還有一道工序,大概還要幾個小時,所以我可以一會再弄。”趙綸擇道。
還真是復雜,不過想把一個蘿卜雕像保存幾年,甚至于更久,工藝不復雜才怪。
“怎么樣袁主廚、烏先生,我這個私人博物館還行嗎?”趙綸擇問。
烏海問:“挺有意思的,有很多東西,像墨器還有水滴墨香筆,是在什么地方找來的。”
“我時常會到交通比較不便利的山村里,收購很多老物件。”趙綸擇道。
看來趙綸擇的確是將其當做一門事業,袁州覺得自己的雕像是沒給錯的。
“我之前聽說有一位很厲害的老木匠,住在貴省養病,但我趕過去的時候,那位老木匠已經病故,家人正在收拾他的遺物,很多都是現在已經很稀少的老物件,還有一個百寶箱。”
趙綸擇講起這件事情緒就有些凝重。
“我當時就想出錢買,但老木匠的后人說,他們必須遵從老木匠的遺囑,把這些東西全部燒給他。”
“唉……”趙綸擇重重嘆了一口氣,道:“老木匠子女很是孝順,最后我只能看著百寶箱和很多老物件在火中變成灰燼。”
百寶箱,并不是裝著很多寶貝的箱子,而是古代一種多暗格多層的箱子,據說其空間利用率非常高。
重點來了,每個百寶箱的內部都不同,即使在全國境內,目前都不足十個。
這真的是很可惜了。
“東西是老木匠的,想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但看見那么精妙的東西被火燒,很難受啊。”趙綸擇道。
是挺難受,并且很難想象,為什么老木匠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多數手藝人,都希望自己的東西能夠流傳于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