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宣傳計劃開始逐步進行后,接下來的幾天都很平靜。
一百零八將的畫與雕像,因為有烏獸的介入,正巧美國將要舉行一個“國際藝術展”,鄭家偉一不做二不休,推翻所有開幕計劃,干脆就把兩件巨作申請參加國際藝術展。
作為館長的趙綸擇自然不會拒絕,鄭家偉如今在國內搞事已經不足以滿足他了。
袁州也沒管這件事,說起來國際藝術展,也是袁州的作品,第一次在歐美藝術界亮相。
距離程瓔拍胸脯打包票的第四天,早餐營業時間結束后,郝誠、劉理、黃飛、汪強四人就上門了。
汪強道:“袁主廚,感謝您的細心教導。”
“來到蓉城這半年,我清晰的感到了自身廚藝的進步。”劉理道。
郝誠道:“這半年以來真的叨擾袁主廚了。”
最后說話的是黃飛,前面三人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輪到他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么,但內心對袁州的感謝以及尊重是真的,所以一時語塞之下,給袁州鞠了一躬。
這個場景,袁州反應了過來,這四人是要走了。
所以袁州回答:“這和你們自己的認真努力分不開。”
“貪多嚼不爛,我們學到的已經夠多,所以從明天開始我們四人準備,把學到的東西整理一番。”汪強開口,他的話也是代替了其余三人。
“嗯。”和袁州想的一樣,頓了頓問:“都準備回蘇州嗎?”
汪強回答:“并不是,只有我和誠哥回蘇州開一家新店鋪,小飛和劉理準備留下來。”
隨郝誠、劉理、黃飛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讓袁州大概知道了情況。
郝誠是杭田的徒弟,而汪強是汪季客的兒砸,這兩人自然的要回去繼承衣缽。
相反劉理和黃飛,就沒那么多顧慮,劉理家的老爺子基本是不管事了,而后者更不用多說。
“店鋪安排得怎么樣?”四人把袁州當長輩一樣尊敬,所以袁州才會多問一句。
汪季客和杭田已經準備好了兩家鋪子,名字都是一同商量好了的,一個叫汪強小店,一個叫郝誠小店,選址裝修都已經開始了。
劉理小店和黃飛小店的建立稍微遇到一些困難,兩人的鋪子選址要靠近桃溪路。
可靠近桃溪路的鋪子是有錢就能打下來的?準確的說,劉理和黃飛不止有錢,兩人還認識吳云貴這層關系,但至今都沒有找到合適的。
無論多大的酒樓都取名為“xx小店”,這種命名模式,被后世一位研究餐飲市場的教授命名為“崇拜效應”,并且發布了一篇名為《餐飲界的唯一崇拜現象調查》的論文。
截取一部分論文內容:[根本原因是在,廚神小店沒掛牌之前,被許多人稱呼為“袁州小店”,因為叫順嘴了,即使掛牌后,也有人延續這個稱呼。
在袁主廚五十年的廚師生涯中,提攜教導了無數廚師,有各種菜系,有各個國家,所有這些人為表達對袁主廚的尊重,將小店命名為xx小店。……]
后世的論文,就不在這里公布出來了,反正據后世那群較真的研究真們挖出來,劉理等四人,就是最早的“崇拜效應”。
當然關于這點,日本并不同意,日本學者認為,“大石秀杰小店”才是最早。
但因為大石秀杰小店是“xxxx小店”和“xx小店”格式有一定的區別,這種說法也只有日本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