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頓了頓又道:“而且這一切,不都是看yuan嗎?你們兩人爭半天有什么用?”
陀羅瑪和馬里謝羅登時回神,很尷尬,兩人紛紛向袁州道歉。
一般來說,活動啊,以及交流會什么的袁州都會拒絕,但因為突然觸發的隱藏任務,讓袁州回答說,考慮考慮。
“yuan,你一定要好好考慮,中法交流才是比較好的方法。”馬里謝羅道。
陀羅瑪沒再開口,他覺得自己再說話,不就顯得自己智商和愚蠢的土撥鼠一樣低下嗎?
為展現和土撥鼠的不同,陀羅瑪把話題引到了烹飪上。
和杭田等大師交流時,袁州就發現了,大師們的經驗非常寶貴,雖說他現在除了牛排,幾乎不會什么法餐,但總有一天是要掌握地球上所有菜系的男人。
所以對這些大師的知識如饑似渴,嗯……如饑似渴是曹植所寫,意思是好的,但現在用來形容袁州,感覺有點怪怪的。
言歸正傳,高斯作為編寫過廚師學院教科書,并且還經常去藍帶學院講課的人,對于是否認真聽,那真的是太了解。
實則,高斯認為袁州聽得不那么認真也很正常,一方面交流又沒有寫報告,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干貨,中途會穿插一些經歷什么的,包括他自己都不能免俗。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袁州什么廚藝?就高斯自己看,他們所分享的很多袁州都知道。
何況無論是天才亦或者是大師,都是有傲氣的資本,而袁州既是天才又是大師。
但袁州全程都極其認真。
“如此年輕,就有如此成就,卻還保持著謙遜進取的心,yuan這樣的廚師,真太難得了。”高斯準備把袁州這種精神寫進教材里面,并且故事都編好了。
別覺得只有華夏才喜歡編小故事,外國更加喜歡,我們熟知的什么華盛頓砍倒了一顆櫻桃樹,然后主動承認了錯誤,爸爸就夸他是一個敢于承認錯誤的小孩。
且不說,華盛頓小時候得多熊,才能砍倒一棵樹,就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就完全存疑,還有華盛頓不撿路邊的銀幣等等,除了一本偽傳記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證據,基本可以確定是外國人編的。
而高斯想的故事是,有一天袁州和奧古斯特去一個小店,然后吃到一道菜很好吃,袁州就虛心請教了老板做法,并且在途中稱呼這位老板為老師。
奧古斯特就很奇怪的說,“你現在已經是世界級名廚了,為什么只是為了一道菜的疑惑,就要稱呼名不見經傳的小廚師為師傅”。
袁州回答:“發現一道菜的新秘密,遠比世界級名廚這個稱呼更加吸引我”。
為什么是奧古斯特,因為高斯知道奧古斯特經常來華夏,并且奧古斯特的民眾認知度高,故事更可信。
嗯,很完美,高斯越想越覺得自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