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快有,手慢沒有。”
曾有為不咸不淡的回答,并且夾著最后一片特意放慢動作將之放入嘴里,氣得李有才直跳腳。
就在‘玄冥二老’聯絡感情的時候,袁州也動手將他們二人的作品吃完了。
“不愧是滇菜大師,幾十年的手藝,都凝聚在一點點小細節中。”袁州一入口就分辨出了兩人的廚藝都在伯仲之間側重點不同。
“怎么樣,袁主廚我們的作品應該怎么進……改進?”曾有為本來是想說進步,但想了想,還是把進步變成了改進。
李有才也隨著道:“對呀,還請袁主廚不吝賜教。”
兩人吵歸吵,但是對于讓袁州點評自己的作品那是抱了十二分認真的。
見到袁州已經吃完兩份菜,兩人束手而立站在袁州面前,恭恭敬敬的樣子,大概也就是比小學的時候面對校長還要鄭重兩分,這幅樣子有點眼熟。
說來曾,李兩個老頭也是個奇葩,旁人到了他們這個地步,怎么也有兩個弟子了,不管是親傳還是掛名的,雜事總得有人做吧,但是并沒有,兩個老頭互相懟了半輩子了,臨了還是兩個老頭,并沒有什么弟子。
有什么對外的事情全部都是交給曾有為的,用李有才的話說,這瘦老頭蔫壞蔫壞的,跟他一起保證不會被坑。
“兩位主廚的這道菜都做的很好,不管用什么標準來判定,都是很好。”袁州這話絕對不是恭維,滇菜玄冥二老是靠著手藝起來的。
袁州繼續道:“如果真的要找出進步的方向,我吃完倒是看到了一絲,李主廚的火候把握的相當到位,肉質軟嫩,但百合的柔軟度差了幾分,曾主廚百合的味道極好,肉也軟硬適中,但兩者之間差了點圓融搭配。”
就袁州說的這兩個問題,即便是讓李研一和周彰居來吃,恐怕也吃不出來,并非說兩人不夠專業,而是他們并沒有對滇菜了解到如此地步。看上去袁州就說了兩個小毛病,然后說得好像比較容易,但這是基于袁州對滇菜極度了解的情況下,要知道袁州可是會滇菜的。
聞言,滇菜北冥二老先是思索了一番,隨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李有才道:“對對對,袁主廚說的對,這個地方的的確確能夠更進一步。”
“我也覺得袁主廚所用的肥瘦肉的比例跟傳統的好像不一樣。”曾有為觀察到了細節。
袁州對于廚藝交流一向是毫無保留的,所以關于肥瘦比例,曾有為一問,就盡數告知。
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說的熱火朝天的,不過自始至終李有才和曾有為對袁州的敬重都沒有變過,反而隨著交流的深入越發濃厚。
“叮鈴鈴……”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不知不覺就到了袁州平常要準備晚餐的時間了。
“實在不好意思,耽誤袁主廚這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