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說: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其實不光是廚神小店的一眾人在等著童老板回蓉城,還有一個人在等著,已經等了很久了。
一家豆腐店,這店袁州還來過好幾次。
“這件衣服,感覺不夠穩重,這件也不好,太輕佻了童童不會喜歡。”
“顏色不好,感覺好喪,不夠鮮亮。”
老人一頭花白的頭發,滿是皺紋的臉上十分嫌棄地看著鋪在床上的一堆衣服,作為六十多歲的老人,如此挑衣服還真是少見。
有中山裝,有唐裝,也有簡式的棉襖,還有厚西裝,反正大概就是古今中外的樣式都有了,作為一個頂級服裝設計師,衣柜還是花樣很多的。
這件事情說明了一個道理,在心上人面前,無論年紀大小,反應都差不多。
大概忙活了四十分鐘,終究還是找到了一身較為滿意的衣服,嚴格的說,老人是帥大爺,特別是他的手,手指修長且白皙,非常漂亮。
即使已經改行賣豆花好幾年了,但老人手藝肯定是沒有生的,畢竟要給童童世界上最好婚紗的,無論如何手藝都不能弱。
沒錯,老人是跟童蘭童老板兩小無猜的人,之前曾經帶著設計的最好的婚紗在袁州店門外,等了好久也沒有等來童老板。
最后通過袁州聯系上了童老板,但童老板并沒有回來的意思,還想繼續在外面走走。
然后老人為了兌現年輕時對童老板的承諾,在郊外開了一家豆腐店。
名字就叫:一家豆腐店,開在曾經的豆腐作坊附近,當然以前豆腐作坊早就推平,建起了新的建筑,不過無論如何也算是圓了童老板的一個心愿。
這事,袁州曾和跟童老板聯系時,試探著提過,那邊沉默了很久以后也沒有說什么。
童老板等了老人三十年,而老人也說過他一定會再活三十年等童童。
三十年加三十年,那是六十年,要知道19年平均壽命才77歲。
大好年華,都用來等候,袁州看童老板和老人,有時候覺得人的感情真是太復雜了。
但袁州更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不會用自己的思維,來衡量童老板和老人的感情。
老人名字很特別姓墨,名昀,很是書香氣息的一個名字,但取名時只是爹媽找了鄰村有文化的人幫忙取的,家里姓墨,清朝有個十分有為的名人叫紀昀,因此得名。
當然墨老頭沒有辜負這個名字,不管初衷是什么,但是他中途改行成為頂尖設計師是事實。
看天色不早了,墨昀才再三斟酌選定了一雙鞋,匆忙梳洗出了門,直奔童蘭下榻的酒店。
要說墨昀為什么對童蘭的行蹤了如指掌,倒不是袁州的鍋,這個跟袁老板真沒關系。
袁州是十分尊重童老板,更知道感情的事外人不應該摻和,而且墨昀也沒有找袁州打探過消息。
童老板以前是開干洗店的,然后她不僅玩得溜,還弄了個公眾號,時不時搞些活動,比如洗三件衣服以上,能夠免費洗一雙鞋等等。
因此童老板的微信有很多好友,大多都是客戶,最主要的就是,如果住附近,微信發消息,童老板可以提供上門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