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算對了嘛!”丹妮攤開手鼓勵他。
“可你不是說還有隊長與統領嗎?去掉他們,還有多少騎士呢?”他問道。
“為什么要去掉他們?如果你是統領,除你之外的249人全是你麾下的戰士。”丹妮告訴他道。
“但......”阿戈神色糾結,“隊長也是統領的戰士?隊長不是寇嗎?寇為卡奧效力,卻不算......”
阿戈言辭笨拙,心中想的無法用語言完美表達,激動得手舞足蹈卻說不出完整的句子。
但丹妮明白他的問題了。
還是那句老話,馬民不習慣多層級的等級制度。
“這是新規定,大家慢慢熟悉。”她只能用自己的威信來強制他們適應。
喬拉理解丹妮的想法,幫忙出謀劃策道:“卡麗熙,不要用‘小隊’‘大隊’那樣的生僻詞匯,馬民有自己的隊伍劃分。”
“大隊”與“小隊”是丹妮從通用語中的隊伍編制,轉化成的多斯拉克語,喬拉聽得出來,喬戈他們卻是第一次聽說。
“有嗎?”丹妮一臉疑惑,“我怎么不知道?是什么?”
“你知道‘薩卡多’和‘哥勒忽’嗎?”喬拉說出兩個多斯拉克詞匯。
“‘薩卡多’是狩獵隊,‘哥勒忽’是旗幟。”丹妮念道兩句,困惑看向騎士,“這是隊伍編制?”
喬拉笑了笑,說道:“馬民的傳統,狩獵隊一般十人為一組。人數過少無法應付獅子那樣的猛獸,人數太多獵物又不夠分,十個剛剛好。
其實在維斯特洛,我們貴族出去打獵,進林子前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進了狩獵場大家都分開行動的,大概也是十人左右為一個小隊。”
“原來如此。”丹妮若有所思。
還是不夠接地氣,今后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群眾啊,她暗暗想到。
“至于哥勒忽......卡麗熙,你知道每次卡拉薩出行前都有探騎四散八方吧?”喬拉又問道。
丹妮點點頭,她的卡斯戰士也為卓戈充當過探騎,似乎是個個卡斯輪流做這項任務。
探騎最遠要到卡拉薩前方一兩日的騎程,是最累、最危險的活計,沒人可以長時間堅持干這種活。
“根據卡拉薩隊伍的大小,派出去的探騎數量也不一樣,大概每一百人為一組,同組之人舉著一樣的旗幟。
如果兩個卡拉薩相遇,并非立即交戰,通過對方旗幟數量大概判斷其實力,從而避免入不敷出的慘勝。
所以,你可以看到,卓戈的卡拉薩有很多種類的旗幟。
同樣的,他們將一百人的探騎隊伍叫做哥勒忽。“喬拉仔細給丹妮解釋道。
丹妮突然問道:“會不會有人故意用假旗幟欺騙對方?比如,十人使用一種旗子。或者,打腫臉充胖子,故意多派遣探騎讓對方以為自己人多。”
“呃......”喬拉愣住了,“這不符合馬民傳統啊!”
“沒人會那么做。”阿戈幾個也應和道。
喬拉仔細想了想,鄭重道:“卡麗熙,你看看我們周圍的營地,生活痕跡太明顯了。
卡拉薩移動之處,都有人畜生活過的痕跡,最明顯的是篝火燃燒的灰燼,因為大家都要吃飯,通過灶爐的數量就能大概推測你的卡拉薩的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