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廣場與自由衛士紀念碑并非單純的噱頭,所謂解放奴隸,也不是解開鐐銬鎖鏈便完了。
原劇情中丹妮莉絲就這么想的,也這么做的,然后她完蛋了。
破壞舊有的制度后,必須建立全新的制度來讓社會穩定運轉,否則沒有制度的世界比舊世界更糟糕。
廣場與紀念碑主要為了不停提醒新生的自由民:你們是這個城市的主人,建設與保衛自己的家園理所應當。
唔,丹妮昨天攻下奴隸城市,今日便準備給自由民戴上新的“鐐銬”。
她需要他們工作,需要他們服役,需要他們種地。
一上午的時間,丹妮在無垢者的幫助下,解開所有奴隸的項圈。
下午開始,艷艷烈日之下,新的自由民在紅磚廣場排成長長的隊列,等著在金字塔前方的文書臺登記姓名、職業、家庭狀況、對未來的期望。
昨天下午,解放完奴隸戰士之后,丹妮下一個解放目標便放在從金字塔出來的那批奴仆身上。
如廚師、廚娘、紡織女工等體力勞動者,皆歡喜感激龍之母,但輪到學者、園丁、醫者等高技術工種時,他們卻死活不愿成為自由民。
當丹妮詢問緣由,伊桑學者說道:“善主大人待我很好,吃、住、穿方面都是上等用品,工作也算輕松,還有兩個侍女服侍,如果讓我自己出去討生活,我反而可能活不下去。
如果陛下真想對我們好,不如將我們賣到凱淵,或者彌林,我們很受歡迎的,可以賣不少錢。”
這也不難理解,清朝有包衣制度,包衣其實就是奴才。
可為何還有很多人搶著要給滿清貴族當包衣?甚至女主角的清穿文,多數“大”女主的身份便是包衣?
包衣可是奴才,生命、尊嚴都不是自己的,女兒、老婆也隨便主子高興著操。
連新社會的現代女性都想穿越回去給滿洲人當奴才,這......真特么活見鬼!
問題在于,滿清階級是“皇族——貴族——包衣——漢人官員——漢人老百姓”,如果是皇家的包衣奴才,那地位真不比普通滿人差。
首先他們不愁吃穿,皇帝有的他們都有,皇帝沒的他們多半也有;其次,權利,俗話說打狗也得看主人,皇帝的狗,一般情況下誰敢打?
最后,前途,給皇帝當奴才會沒前途?
呵呵,多少皇子皇孫是包衣生的?就連嘉慶帝的母親也是包衣——這才是穿清女的核心動力。
還有大名鼎鼎的曹雪芹,他家祖傳三代統領江寧織造,其在江南的地位僅次于兩江總督,可他們的身份依然是內務府的包衣世家。
伊桑學者等人便是類似情況。
丹妮處理他們的方法也簡單,既然你們這么賤,那便給我當奴隸吧,正好可以幫我節省不少錢呢!
就像現在,幾十位學者一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頭上就一頂遮陽傘,整齊排列在大金字塔臺階下方。
烈日炎炎中,幫自由民登記身份,發放身份證件,個個忙的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丹妮卻不用支付他們一個銅板,奴隸為主人工作是沒有工錢的。
不過她也沒自個躲在金字塔內納涼,反而搬了個椅子坐在文書辦公臺中間,親自為自由民解答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