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妮把佩特拉到角落一張空桌坐下,問:“你不當學士了?”
“我當然想,學士能騎著領主賞賜的大馬,驕傲地從市井百姓面前走過——這是我在夢中經歷過的最美好之事。可我太笨,五年也沒能打造出一節鏈環。”佩特沮喪道。
真現實,也很有自知之明。
這個世界的階級固化太嚴重,底層百姓幾乎沒有上升通道,學士就相當于“超低配版科舉”。
學士的確能高普通百姓一等,可他們只是領主的幕僚之一,其待遇差了‘進士老爺’幾百條街。
但要成為貴族家的學士,遠比中進士更難。
不提學術方面哪個更精深,進士三年一輪,每次總能選拔一批人。維斯特洛有資格養學士的領主(實權伯爵及以上爵位)只有兩三百家,學士一干就是一輩子。
更嚴酷的是,學士不講究“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般情況下,領主會在自家老學士人將就木之前,選擇年輕有為的少年學士來家當替補。
類似佩特,即便他靠著努力,終于在40歲成為一名真學士,九成可能也沒人要,余生只得在學城蹉跎,就像學城那無數沒有雇主的灰袍學士一樣。
這還不提貴族次子出身的學士,競爭實在太過激烈。
丹妮又問:“你現在有多少錢?”
“九枚銀鹿,四十枚銅星幣,兩百個銅板。”
有點慘。
一枚金龍=210枚銀鹿,一枚銀鹿=7枚銅星,一枚銅星=16枚銅板。
嗯,維斯特洛的貨幣非常復雜,只銅幣,便分為銅星、銅麥、半銅麥、銅分幣、銅板,一共五種,從高到低,以二進制形式兌換。
比如,一枚銅星=兩枚銅麥
你以為這是為了方便找零?
不,很少有人能夠在不同金屬的貨幣間找零。
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太復雜了,別說那些文盲農夫、傭兵,連很多商販都算不過來,沒有算盤,沒有計算器,往往找錯錢。
丹妮的親身經歷,一枚銀鹿買同樣東西,前后買了兩次,結果老板找回來銅錢數量不一致。
之前她也搞不懂這個世界的人為何把貨幣搞這么復雜,等成為女王,得到奴隸灣幾千萬金龍之后,丹妮漸漸有些明白了。
一句話,社會財富極度分配不均。
拿維斯特洛舉例,超過萬年的歷史。凱巖城挖了幾千年金礦,按照蘭尼斯特的精明勁兒,絕對進的多,出去的少,如此便累積了無以計數的金幣。
別的不說,泰溫借給了勞勃至少三百萬金龍,實打實的現金。
而整個西境都不足一百萬人口,平均下來,蘭尼斯特港的一個乞丐也起碼有三個金龍。
可我們都知道“平均GDP”是個多么坑爹的數據,超過半數人其實都在“拖國家后腿”。
維斯特洛貧富差距之大,幾乎......
唉,很難比喻,但可以看看對面慘綠少年佩特。
他的身份地位,其實已經超過全國九成人,但正常情況下,佩特一輩子也難以攢夠屬于自己的那枚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