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丹妮的建城計劃,獨眼老嫗立即勸道:“偉大的卡奧之王,馬人不能在一個地方久留。
奶人(ps)住在石頭房子里的生活方式太過安逸,會奪走我們的勇氣,磨滅我們的力氣。”
“等長夜來臨,你就不會這么說了。”
卡奧之王的權力非常大,丹妮做出決定,馬人立即開始行動。
首先,她得統計人口,制定戶籍。
然后丹妮就發現自己天下無敵了。
只算馬王城及其周邊的26個卡拉薩,馬人就有大概五十萬,合格的咆哮武士接近20萬。
兵與民的比例之高,真有點嚇人,幾乎是全民皆兵。
20萬嗷嗷叫的咆哮武士。
丹妮足以持之橫掃天下。
隨后她下令,根據各位寇掌管的卡斯大小,向卡奧王進獻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部民。
一共活下來317為卡斯寇,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卡斯——用國家比喻,一個卡拉薩相當于一個國家,卡斯則是構成國家的州郡,卡斯寇為州郡節度使。
有的寇只有一兩百個咆哮武士,比如當年的丹妮,卡麗熙也是寇,她的卡斯部落是新組建的,只六十多個少年武士。
有的寇傳承幾代人,有兩三千咆哮武士,比如當年的波諾寇。
他父親是卓戈父親的寇,他與卓戈都是子承父業。
他本人更是卓戈手下最強的寇,擁有三千五百咆哮武士,比大草原上很多卡拉薩都強大。
在奴隸灣,在丹妮的卡拉薩中,寇的制度被千夫長制度取代,寇的職稱還保留著,但寇的地位被極度削弱——每一位千夫長都算寇,但只保留五十人的直屬衛隊。
可丹妮能完成改革,只因為當年她麾下的卡斯太小,舟小易轉舵,而馬王城的馬人數量太多,一時間難以完成改革,兼之即刻南下征伐,她得慢慢來。
從寇的卡斯中抽取部民填補卡奧的卡斯,也算馬人的習俗。
每次戰斗,卡奧都率領咆哮武士沖鋒在前,他的卡斯損失肯定是最大。若無補充,三番五次之后,卡奧就成了光桿司令。
同樣的,若某位寇的卡斯損失太大,卡奧也會用新俘獲的馬人,優先為他填補虧空。
現在,卡奧王從小卡斯抽四分之一部民,從大卡斯那兒直接挖走一半部民,只一晚上的功夫,她大概得到占總人數三分之一的馬人。
也即是,多了七萬卡斯眾。
她從奴隸灣帶來500咆哮武士,全是預備役百夫長、千夫長。
再從那七萬卡斯眾中選200個最年輕、辮子最長、鈴鐺最多的武士。
700個百夫長,掌管七萬咆哮武士,七百個百夫長中又有70個代理千夫長——臨時的,隨時可能被更勇猛、更聰明的百夫長,乃至十夫長取代。
七十名代理千夫長中,又有七名萬夫長。
丹妮、阿戈、魁洛虛領一個萬夫長的職銜,拉卡洛、喬戈卻是真正的萬夫長。
剩下兩個萬人隊也暫時由卡奧王代理,若有馬人憑軍功晉升,丹妮會親自授予其萬夫長的職位。
之后丹妮又從317個卡斯中選出最弱的27個:卡斯寇年老體衰,卡斯實力最弱。
27個卡斯,留下十個在馬王城執行卡奧王“深挖洞,廣積糧,屯碳薪”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