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她是權游的革命者,卻只革奴隸制的命,沒高舉“自由、民主、平等”的革命大旗。
因為她是女王,是封建制的扛把子。
她能做的,只是盡自己的能力,讓百姓得到好處,要她站在百姓立場搞大改革,就有些困難了。
舉個例子,假如,我文中這樣寫:丹妮用現代地球的公平法律,審判了現場每一個犯了罪的人,然后七國人民齊聲高呼“女王萬歲”“女王公正”,最后,大結局時,世界人民大團結,大幸福,你們信嗎?
丹妮真那樣做了,首先老百姓都不會再支持她。
那么,大審判的真正意義在哪兒呢?
其實,丹妮多次說過,她要通過大議會,大審判,重新豎立七國光榮的傳統與法律法規。
注意了,她不是改革舊制度,而是恢復往日的“騎士的榮譽”,最多加上她個人的魔改,就像她在《七星圣經》與奴隸灣做的那樣,微調,而非大刀闊斧地改革。
她不是改革家!
她也改革不能,生產力放在那,她心里想改造舊社會,讓英特納爾——————嗶嗶嗶
她辦不到啊!
最后,大審判是丹妮個人的盛宴嗎?她站在百萬死難者的尸骨上,成了大贏家?
我只說兩點:第一,真正的審判者不是丹妮,而是命運,文中布蘭多次提到過,所有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是的,命運的安排。
命運是誰,這個問題最后再揭曉,反正它盡力公平公正了。
命運對所有人進行了大審判。
我們一直說維斯特洛是個爛糞坑,難道只貴族的責任?
百姓都是美好的、無辜的?
石堂鎮發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例子,老百姓做出自己的選擇,然后15年后,石堂鎮十室九空,命運已經對他們做出了懲罰。
維斯特洛就是個大號的石堂鎮。
比如,學士。
學士有罪嗎?
罪大惡極。
那么學士代表那個階層呢?
老百姓!
沒錯,學士不代表貴族,他們是七國民意的代表。
絕大多數學士、學士高層,全是老百姓出身,他們的選擇,也是老百姓的普遍意愿。
有讀者問,似乎沒怎么懲罰過學城?應該殺光他們呀。
就像穿越明末時期,你殺光東林黨又有什么意義?
東林黨是當時士大夫與中高層民眾的代表,根子不在某個黨派。
維斯特洛發生的一切,都是報應。沒有誰絕對無辜。
一切都有因果。
最后一點,丹妮是大贏家嗎?
是,也不是。
等結束,大家可能會對她現在得到的一切都感覺理所當然。
公平公正,有因有果,沒有誰占大便宜,都是有付出有回報,有罪有罰,包括丹妮。
(抱歉,今天晚了些,因為花了半小時寫這一章。)